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馬兜鈴酸與空氣污染(PM2.5)是台北人得肺癌的最關鍵因素。(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許多人不抽菸、不常煮菜,卻仍罹患肺癌。醫師張家銘表示,本月(7月)發表的一項全球性研究發現,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的,它更可能是長年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馬兜鈴酸與空氣污染(PM2.5)是台北人得肺癌的最關鍵因素,「PM2.5 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二手菸還更明顯。」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2025年7月,一項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研究發現,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的,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
研究驚現:台北肺癌患者竟有馬兜鈴酸相關的致癌突變
「肺癌不是單純的菸癮疾病,而是呈現生活中每個誤認不重要的選擇。」他表示,這份研究分析全球28地區、871名非吸菸肺癌患者的基因後,特別點名了「台北」,還發現台北病人身上出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基因突變「BS22a」。
張家銘表示,SBS22a 是一種已知與「馬兜鈴酸」相關的致癌突變。馬兜鈴酸曾廣泛存在於某些中藥中,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成分。由於明確的腎毒性與致癌風險,台灣2003年已禁用馬兜鈴酸。但是,這次研究卻首次在肺癌中發現馬兜鈴酸相關的突變訊號。這顯示,這些毒素的影響並未隨著禁用而完全終止。
空氣污染 更是另一個看不見的肺癌加速器
張家銘表示,除了馬兜鈴酸突變,該研究也揭露了另一個「隱形殺手」---空氣污染(PM2.5)。研究發現,當居住地 PM2.5 年均濃度超過 20 微克/立方公尺時,肺癌病人的突變量激增,還會導致端粒縮短等變化,這爹都是肺癌的分子特徵。
更讓人意外的是,PM2.5 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二手菸還更明顯。這意味著,在都市生活、每天通勤的人,即使不抽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於更高的基因風險中。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