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當事人在中國出生長大,2016年已放棄我國籍,在台灣的親戚卻仍收到通知,要當事人從中國回來當兵。(圖/林杏兒提供)
台北有民眾接到公文,要他已放棄我國籍、入籍中國的姪子回台當兵,若沒服役恐依妨害兵役罪遭法辦或通緝。北市議員林杏兒表示,當事人甚至還是共青團,有國安問題。既然總統已宣布中國是敵對國家,此事就須檢討。北市兵役局副局長林春來則說,雖然身分敏感,但依照兩岸條例,即便被廢止戶籍仍須負服兵役、納稅等義務。林春來也表示,若前往中國設籍就能不當兵,恐引發其他人效仿。
民眾接到公文,要他早已放棄國籍且在中國出生長大的姪子在3個月內回台當兵,令他感到困擾,因此找上林杏兒求助。林杏兒受訪時指出,該案當事人在中國出生,已27歲,滯台期間加起來甚至不到一個月,但因父親是台灣人,出生時曾有報戶口,但當事人已在2016年時主動放棄我國國籍,「等於是大陸人」。

▼當事人在中國出生長大,2016年已放棄我國籍,也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圖/林杏兒提供)
林杏兒表示,而民眾收到通知時覺得很納悶,當事人甚至有加入共青團,照理來說若是共產黨員就不該當兵,她也擔心,光台北市就有9個類似案例,如果中方知道大可以放回來,「就不用滲透了,放他們進來兵營就好。」
林杏兒直言,總統賴清德既然已宣布中國是敵對國家,此事就要檢討、沒有含糊空間,國安比兵役平等更加重要,且當事人不是國籍被拿掉而是主動放棄,當兵是為了培養愛國心和軍事訓練,「他從頭到尾就不是台灣人要訓練什麼?訓練完也是回大陸,為什麼要浪費資源,讓他們回來打台灣?」她也認為,以前可能有發生但沒人正視這問題,如今賴清德把兩岸關係弄太緊張,因此有必要檢討,也有國安問題。
北市兵役局副局長林春來受訪時則指出,因為「大陸地區」跟台灣地區關係敏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規定,如果在台灣有過戶籍的役男又有中國戶籍或護照,原本在台灣的設籍就會被廢止;但又有規定雖然戶籍被廢止,但仍有責任、義務要履行,比如納稅或服兵役。
林春來說,國籍法雖規定16歲以後申請喪失國籍不會給予許可,但「大陸役男」只有戶籍問題,曾在台灣設籍過的還是要通知回來當兵,這是全國適用的規定。
記者也詢問,雖規定如此,但中國人來台當兵恐有國安與社會輿論等問題。林春來則說,內政部國防部有討論過,雖中國來台的役男身分敏感,但兵役法開宗明義就規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都要當兵,假如役男去中國設籍就不用當兵,可能會引起他人效法,進而影響兵役公平性,法律上而延,若設過戶籍,依法還是要回來當兵。
林春來也指出,目前台北市共有9例列管,其中2人遭移送、3人念書中,1人已完成體檢等待當兵,剩下3人有發出催告,移送部分則是催告後還沒回來當兵,因此依妨害兵役罪等移送法辦。

▲林杏兒透露,當事人在中國出生長大、領有中國身分證甚至還加入共青團,回來當兵恐有國安問題。她也強調,既然已宣布中國是敵對國家,此爭議必須拿出來檢討。(圖/翻攝自林杏兒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