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燙傷陷阱?皮膚被慢煮還不知!醫警告:低溫熱敷恐變「舒肥雞」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熱敷墊產熱特性且為電力產品,使用時溫度應低於45℃。(圖/食藥署提供)

▲熱敷墊產熱特性且為電力產品,使用時溫度應低於45℃。(圖/食藥署提供)

進入5月,氣溫節節升高,大家收起冬衣、打開冷氣,舒爽一下,但你知道嗎?即使天氣變熱,「低溫燙傷」的風險依然存在!別以為低溫燙傷只會發生在冬天,不少民眾因肩頸痠痛、經痛、運動後肌肉緊繃等問題,全年使用熱敷墊、熱水袋、蒸氣眼罩、熱敷貼等產品,然而這些溫溫熱熱的熱源若使用不當,仍可能導致皮膚深層損傷。

手掌冒出一個大水泡。(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手掌冒出一個大水泡。(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關於「低溫燙傷」專家怎麼說?
來自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急診副主任謝貝尤醫師提醒:「皮膚沒那麼快感受到熱,加上有些發熱產品溫度只有40幾度,看似安全,但當接觸時間超過半小時到一小時以上,還是可能造成燙傷風險。」

皮膚科專家黃景昱醫師也指出,很多人會在辦公室、冷氣房用熱敷來舒緩不適,這些行為就藏著隱憂:「這就像舒肥雞,慢火慢煮雖然溫度不高,但時間一久,肉還是會熟。皮膚也是一樣,溫度不高但時間一久就會受傷。」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也警告:「熱水瓶、蒸氣熱敷眼罩、熱飲罐等物品,一旦長時間固定接觸皮膚,會像慢火熬煮般造成『低溫燙傷』,特別是老人、糖尿病患或感知能力差的族群,風險更高。」

夏天也會「低溫燙傷」幾個陷阱要特別注意(圖/資料照)

▲夏天也會「低溫燙傷」幾個陷阱要特別注意(圖/資料照)

夏天常見的「低溫燙傷陷阱」
‧在冷氣房裡長時間貼著熱敷貼或熱水袋
‧經痛時使用電熱墊、熱敷帶卻睡著
‧運動後用熱毛巾敷膝蓋,時間過長
‧使用蒸氣眼罩一覺睡到天亮
‧泡腳、泡溫泉時間過久

醫師提醒:這樣使用熱敷更安全!
‧熱敷時間建議每次不超過20分鐘
‧避免熱源直接接觸皮膚,中間加墊布料更安全
‧避免熱敷時入睡
‧對熱不敏感者(如老人、糖尿病患)需加強留意
‧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儘速就醫,勿自行刺破

健康小提醒:夏天也要提防低溫燙傷
別再以為低溫燙傷只會出現在寒冷的冬天!只要熱源溫度超過攝氏44度、又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就可能發生燙傷。這類「慢火燉煮型」燙傷不痛不癢卻傷得深,一不小心可能還得做皮膚移植,後悔莫及。

夏天到了,保健別忘保「膚」──善用熱敷才能真正養生、安心又安全。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