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幣暴烈式狂升,2、5日連二個交易日的升幅更寫下近40年新高,衝擊台股、投資市場信心。儘管市場普遍認為是因經濟成長數據亮眼、美中貿易戰緩和與美國科技股財報佳績帶動,但《金融時報》財經專欄《Alphaville》直指,這些說法根本站不住腳,真正原因其實藏在台灣壽險業「美元風暴」的避險動作。
《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壽險公司長年累積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多集中在美國債券,卻對美元避險鬆散,形成台幣負債與美元資產間巨大錯配。過去,壽險業仰賴央行穩定匯率政策,避免台幣急升。但近日美元避險成本飆高,壽險業疑似為減輕曝險壓力,急忙回補避險部位,帶動台幣短線強升。
專欄直言,這樣的結構性問題在亞洲並不罕見,但台灣敞口規模遠高於日本,更為脆弱。一旦台幣升值過快,壽險業帳面虧損恐失控。值得注意的是,韓元近日也同步跳升,可能就是台灣壽險資金轉戰韓元避險所致。
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台灣央行面臨兩難,一方面需防止台幣過快升值,以保壽險體系穩定,另一方面又不敢激怒美國,擔憂被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尤其台美軍事安全高度綁定,台灣官方在敏感時刻格外謹慎。
外資圈分析,未來一週匯市波動恐加劇,若壽險業持續調整避險部位,台幣有機會挑戰31元關卡,屆時台股、ETF、新台幣存款利率與壽險保戶權益,全將受波及,金融市場恐迎「雙殺」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