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426實為國民權鬥首部曲!蔣萬安與朱立倫聲量交錯、韓國瑜後勢注意

文/聲量看政治

【聲量分析:426實為國民權鬥首部曲一蔣萬安與朱立倫聲量交錯、韓國瑜後勢注意】

一、聲量趨勢圖揭示權力消長

4/26,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舉辦「反綠共、戰獨裁」大遊行,號稱動員十萬人。然而,隨著中國籍配偶、外籍移工被爆充場曝光,這場原本預計凝聚泛藍群眾的行動,反而成為國民黨內部矛盾浮上檯面的分水嶺。

從YouTube泛藍聲量資料來看,10天內各泛藍政治人物觀看數曲線,已清楚暴露出國民黨權力結構正在動搖的跡象。

聲量分析:426實為國民權鬥首部曲一蔣萬安與朱立倫聲量交錯、韓國瑜後勢注意。(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聲量分析:426實為國民權鬥首部曲一蔣萬安與朱立倫聲量交錯、韓國瑜後勢注意。(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二、蔣萬安趨勢穩中帶挫,朱立倫危機浮現

首先觀察整體趨勢,蔣萬安(深藍色)在4/19至24日期間,聲量維持高檔,並於24日達到小高峰。但在25日、26日後迅速下滑,雖略有回升,卻無法重回高點。

相較之下,朱立倫(淺藍色)於遊行前夕聲量緩步上升,一度逼近蔣萬安,但自25日起急遽下滑,且跌勢持續,跌幅明顯大於蔣萬安。

韓國瑜(咖啡色)則相對穩定,在4月25日後微幅上升,展現其基層穩固的特性。盧秀燕(紫色)聲量則全程低迷且逐步下降,影響力趨於邊緣化。

蔣萬安趨勢穩中帶挫,朱立倫危機浮現。(圖/翻攝自蔣萬安、朱立倫臉書)

▲蔣萬安趨勢穩中帶挫,朱立倫危機浮現。(圖/翻攝自蔣萬安、朱立倫臉書)

三、倒閣主張與內部挑戰

蔣萬安與朱立倫聲量消長,並非單純媒體操作結果,而是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的直接反映。蔣萬安於4/17高調拋出倒閣主張,表面上是替黨中央分擔壓力,實則是在公開挑戰朱立倫的領導地位。

蔣的聲量曲線證明,即使遭遇聲量回落,仍能保持一定基礎,顯示其在泛藍青年與國民黨部分知識藍中的認同尚未瓦解。

而朱立倫則在動員高峰後失速,代表其試圖以大規模集會重建領導正當性的策略失敗,反而進一步稀釋了本來已搖搖欲墜的支持結構。

四、深藍情感依賴與韓國瑜穩定盤

這一波變動的政治經濟基礎,在於國民黨本身長期未能處理內部世代矛盾與基層利益失衡問題。

從韓國瑜穩定盤踞聲量中可以看出,深藍群眾對舊式動員模式仍存有高度情感依賴,但對朱立倫這種企圖兩面討好的領導風格逐漸失去耐心。

蔣萬安雖然尚未全面取代朱立倫,但他的快速動員能力與媒體曝光效應,可能讓黨內各派系重新評估未來押寶對象的必要性。

五、遊行失焦與正當性崩壞

朱立倫之所以在4/24達到短暫高峰,並非真正凝聚了民意,而是來自大量資源投注與宣傳操作,包括一連串到北檢抗議的行動。然而,一旦遊行失焦、參加者組成受到質疑,原本脆弱的支持即刻瓦解,聲量崩跌成必然結果。

這也揭示了國民黨目前最大的危機:缺乏能夠穩定承載選民期待的領導核心,只能倚賴短期動員堆疊泡沫式支持,無法形成長期鞏固的社會基礎。

六、10月改選前的權力重組布局

從10月國民黨主席改選的視角來看,這場聲量變動可視為前哨戰。若朱立倫無法在5月至7月之間挽回領導權威,黨內其他勢力,特別是蔣萬安、韓國瑜、趙少康、傅崐萁、盧秀燕等各方山頭勢必將加速重整勢力,形成推動權力重組的動能。

七、韓國瑜的潛伏與地方系統的暗流

韓國瑜的角色則更加微妙。他保持低調但穩定累積支持,未來若局勢動盪至一定程度,不排除以「召喚式領導」回歸,尤其在深藍群眾心中,仍有象徵性號召力。

盧秀燕與其他地方諸侯雖然目前聲量低迷,但不可忽視她們在黨機器與地方基層動員系統中的影響力。在主席改選的封閉性選舉環境中,基層系統掌握力往往比社群聲量更為關鍵。因此,未來幾個月地方派系的動向將是左右權力板塊重組的關鍵因素之一。

八、內戰已啟,裂痕難以縫合

整體而言,國民黨目前面臨的是一場由內而外的正當性危機。不是單純領導人更換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矛盾積壓至臨界點後的必然爆發。

朱立倫若僅以短期媒體操作與表面動員試圖止血,無異於飲鴆止渴;而蔣萬安、韓國瑜、地方派系則各自盤算,等待權力真空正式成形。

十月主席改選,將不只是個人去留問題,而是國民黨能否重新定義自身社會角色、決定未來十年存亡的分水嶺。從這次聲量趨勢變化可見,這場內戰已經悄然開打,只是表面尚未撕破而已。

 

 

外稿
#大罷免潮來了!

【#直播中LIVE】【20250429】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蕊米打電玩】展開蓬萊仙島的奇妙冒險 羿起探索神奇故事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