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回收是在白忙一場?經濟學人:只要管理得當 塑膠直接掩埋比較快

編譯黃馨慧/綜合報導

比起做資源回收,處理塑膠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們埋起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全球的塑膠垃圾只有不到10%真正被回收,剩下9成都被焚燒或是傾倒、不當掩埋到大自然中。報導指出,只要經過妥善處理和監管,防止有害的化學物質滲透到土壤,掩埋塑膠垃圾的做法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

全球每年製造超過4億頓垃圾,僅有不到1成被資源回收。(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

▲全球每年製造超過4億頓垃圾,僅有不到1成被資源回收。(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

僅9%被回收利用 絕大多數塑膠垃圾遭隨意傾倒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分鐘會賣出約100萬個塑膠水瓶、每年使用5兆個塑膠袋,製造至少4億噸的塑膠垃圾,然而報導指出,其中只有9%能被回收再利用,最後超過90%的塑膠垃圾會被焚燒或是傾倒、掩埋到大自然中。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目前最理想的塑膠處理方法是把它們掩埋起來,只要管理得當,防止有害的化學物質和塑膠微粒滲出並污染周圍的土壤和水質,那掩埋塑膠對環境的危害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嚴重,而且比執行不力的回收利用更簡單有效,也避免了送往世界各地回收的塑膠被傾倒或焚燒的風險。

塑膠微粒進人體 引發慢性發炎、阿茲海默症

然而早有不少研究,如美國化學學會(ACS)文章證實,塑膠暴露在自然環境下會分解成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經由食物鏈傳遞,最終進入人體,會引發慢性發炎、荷爾蒙失調、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塑膠汙染不僅危害健康,更牽涉到許多緊迫的全球環境問題。《衛報》(The Guardian)援引專家分析指出,塑膠污染正在影響包括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酸化和土地利用、淡水系統。

即使目前有再生塑膠(PCR)技術,但技術複雜,被回收的塑膠只能用來做一些品質比較差的產品,而且因為成本高昂,再生塑膠製品通常比原生塑膠製品還貴,更別說光是要人們做好正確的塑膠回收,就已經是一件困難的要求。所以,該如何妥善地處理塑膠垃圾,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

富裕國家做回收 實際上是把垃圾倒至貧窮國

《經濟學人》報導指,很多富裕國家「做回收」的方法是把垃圾出口到貧窮國家。像是歐盟有近4成的垃圾最後都運到土耳其,西方國家幾乎所有塑膠垃圾都被轉運到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然而,這些國家多缺乏安全管理垃圾的基礎設施,導致未能妥善處理的塑膠堆積在港口,或被非法傾倒、焚燒,甚至被不適當加工,使當地社區暴露在有毒空氣和污水的環境;此外,處理垃圾的工人多為非正式員工,甚至是非法移民或童工,他們每天在惡劣的工作環境,被迫暴露在有害物質中。

塑膠減量的問題也牽涉到國家利益。石油生產大國和化石燃料公司反對塑膠產量限制,而貧窮國家透過進口富裕國家的垃圾來賺錢,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報導也援引2023年一項研究結果,透過正確的配套政策例如對原生塑膠課稅、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各國皆遵守規定的話,到了2040年,那些未被回收也未妥善處理的塑膠年產量或可減少9成。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