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欣怡/新竹報導

▲陳冠宇教授(左)於美國參展會議,發表創新科技,主持人(右)為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陽明交大電機系提供)(圖/陽明交大電機系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陳冠宇,橫跨電機、生醫領域,開發出器官晶片,獲得「生醫新星」殊榮,該學系結合電機、醫學與生物領域的專業能力,並有機會參與前沿的研究與新創項目,成為選填志願的超搶手學系。
曾拿下十大傑出青年、研究團隊拿下國家新創獎的「生醫新星」陳冠宇10年前放棄了在MIT獲得的獎助金,決定回到台灣,選擇陽明交大電機系,帶領他的團隊在2024年成立了新創公司,主要開發「器官晶片」,結合生成式AI、晶片以及智慧醫療,替代動物實驗和臨床前試驗,協助藥品開發。

▲陳冠宇教授(中)器官晶片研究團隊於美國參展。(圖/陽明交大電機系提供)
陳冠宇解釋,在癌症方面,研究團隊可取得癌細胞,並製作出癌症晶片來協助藥品篩選。這樣一來,患者不再需要承擔白老鼠實驗的風險,晶片可以作為生物與數位分身,測試哪種藥物較為有效,並同時協助藥廠開發新藥。
陳冠宇表示,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未來的科技領域將需要更多跨領域的人才,「單一專業的知識,已經無法應對未來的挑戰。」陽明交大電機系,學生不僅能學習電機專業,還能接觸生物醫學、AI、晶片等多個領域,並有機會參與前沿的研究與新創項目。
團隊成員、陽明交大電機系學士與博士林科銍表示,他在大四時發現電機系有生醫工程所,開始向陳碩士與博士階段一投入就是6年,並結合電機系4年的扎實訓練與生物學興趣,設計並製作的晶片將其與細胞組織結合,進而創造出更仿生人體的呼吸環境,利用感測器控制人體的微小呼吸環境。隨著AI技術的發展,林科銍認為跨領域人才將具有更大的優勢。他的角色不僅限於工程師,還有機會朝向國際藥廠進軍,協助開發新藥,幫助更多人。
另一位陽明交大電機系學士、陽明交大電機院生醫所碩士石昂東則表示,他在大三的專題選修時,因為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發現與陳冠宇教授的生醫領域非常契合,於是便加入了器官晶片研究團隊。他結合電機專業與生物學興趣,開始進行跨領域學習,並在研究團隊中負責協助器官晶片的量測。退伍後,他將繼續投入陳教授的新創公司,持續深耕推動,結合AI晶片與生醫,開拓創新科技的藍海,並挑戰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