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2025年2月7日,「楊承寧與曾紹洋 小提琴與鋼琴聯合音樂會」於臺北松菸誠品演奏廳圓滿落幕,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鋼琴家曾紹洋(Rafael Tseng),與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小提琴家楊承寧(Mikhail Gavrilov)共同發表一場永續悠揚旋律。

▲鋼琴演奏-曾紹洋、小提琴演奏-楊承寧。
此次音樂會榮獲「CHIMEI奇美文化基金會」支持,提供百年典藏名琴——由義大利製琴師 柔馬挪.馬倫哥-瑞納迪(Mareno•Romano Rinaldi)於 1918製作的名琴,重現歷史經典工藝。讓藝術和文化在聯合國全球議程 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具有未來積極且可發展的方向。越來越多地方、國家和認識到音樂和文化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的重要性。
透過音樂文化推動氣候永續價值促進健康、平等和復原力值
此次活動中金士懿教授表示,音樂無遠弗屆更與氣候可以有更深入的互動機會,舉例英國的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於 2021 年發佈的一份報告稱,音樂會可以通過監測交通和能源使用來幫助大幅減少與巡演相關的碳排放。本次活動主辦單位除了鼓勵與會者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在場內也禁止飲食、更難得是場地完全屏蔽手機訊號不干擾表演者的精湛演出,大幅度減少碳足跡,是台灣未來舉辦國際音樂會可以參考並推廣的模式。又如太平洋國家Island of Espiritu Santo,Leweton 村的人們透過“瓦努阿圖女性水上音樂活動將他們的傳統文化習俗 Ëtëtung”採取更強大、更公平的積極氣候行動。
許多國際音樂活動都已經開始關注音樂的永續價值,尤其是在健康和福祉 (SDG 3)、優質教育(SDG 4)、社會平等 (SDG10) 和可持續社區 (SDG11)等領域。此次楊承寧與曾紹洋演奏曲目更是經典之作,激盪共鳴,選曲涵蓋巴羅克、古典、浪漫到近代音樂大師之作,包括巴哈《Toccata與賦格曲》、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蕭邦夜曲與波蘭舞曲,以及維尼亞夫斯基《傳奇曲》與拉赫曼尼諾夫的俄羅斯風情樂曲。終場壓軸演奏胡拜(Jenö Hubay)改編的《卡門幻想曲》,激昂旋律與精湛技巧,令現場觀眾為之震撼,掌聲雷動。

▲左起:金士懿教授、榮華碳中和董事長丁子華、主持人曾睦軒(Dario Tseng)、深耕文教基金會張容彰執行長。
深耕文教基金會推動藝術教育 培育音樂未來之星
本場音樂會由深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許榮淑協辦,執行長張容彰表示基金會長年推動藝術教育,支持年輕音樂家站上國際舞台,積極推動台灣永續價值。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莫斯科駐台代表處代表Yury METELEV、副代表Sergey CHUDODEEV、總統府國策顧問嚴雋泰伉儷、基督之家黃文鴻長老、永續議題研究學者金士懿教授、金寶電子永續長游乃溥、華夏機械系友會會長黃敏男博士、中華文創新創交流協會理事長謝文嚴、服協秘書長韋文敏等17位籌備委員的精心策劃與通力合作,讓演出圓滿進行,帶來精采無與倫比的低碳音樂體驗。值得一提的是游乃溥永續長的參與也讓活動增添更專業的指導, 2024年金寶電子榮獲(TCSA)「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更成立「永續ESG夥伴聯盟」,讓兩位年輕音樂家在企業大力支持中逐漸蛻變成長。

▲左起: 深耕文教基金會張容彰執行長、俄羅斯代表Yury METELEV、俄羅斯副代表Sergey CHUDODEEV、主持人曾睦軒(Dario Tseng)、游乃溥夫人北川壽子 Kitagawa Hisako、金寶電子永續長游乃溥。
在楊承寧與曾紹洋美妙的弦琴交錯旋律中,讓音樂欣賞者可以增加對環境認識的廣度,目前國際許多音樂團體已經積極倡議在公共環境中將自然和音樂主題融合在一起的重要,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支持的計畫,以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為靈感,呼籲音樂家用音樂來倡導環境保護。來自全球的交響樂團、音樂家和藝術機構參與,透過演奏這部作品來提升氣候變遷意識;2021年三大唱片公司(華納、索尼和環球)和幾家獨立唱片公司簽署了《音樂氣候公約》;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在2024年也以最低碳方式巡演歐洲等等。
不論從心靈健康福祉和氣候行動到改善社會平等,音樂和聲音的文化活動可以非常規的方式傳達有關可持續發展文化與知識,金士懿教授建議在楊承寧與曾紹洋兩位年輕的留學俄國的音樂家,可以更積極將音樂傳遞納入社區、社會、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通過更多元音樂活動以及教育、資金和資源支持永續倡議而共同努力。

▲音樂會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