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將於1月22日、23日登場,今年是舊制學測最後一屆,共計有128,606人報考。為助考生掌握最後衝刺關鍵,《三立新聞網》訪問張妤生物教學團隊及王御地科教學團隊,整理自然考科考前大補帖。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將於1月22日、23日登場。(示意圖/記者簡若羽攝影)
◆生物科
張妤老師指出考前關鍵2重點:
1.用圖形來記憶觀念:牽涉多項觀念的常考重點,像是體循環與肺循環、腎臟形成尿液的過程、單子葉與雙子葉維管束的形態等,建議各位同學熟讀後可在紙本上整理思考流程,建立完整的觀念。
2.把易混淆的名詞觀念釐清:後生質與原生質、細胞質的區別、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DNA複製與轉錄、轉譯、孟德爾遺傳法則的分離律與自由配合律、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等。
生物考科分為6大主題,複習重點報你知:
◎細胞學
1.真核與原核生物構造比較。
相異:原核生物無膜狀胞器,DNA為環狀;真核生物有膜狀胞器,DNA為線狀。
相同:均有核糖體,也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
2.真核生物的各種胞器與功能,粒線體、葉綠體、高基氏體、內質網的各別功能。
3.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請留意簡單擴散與便利型擴散的實例。
4.有氧呼吸與發酵作用的比較,如:ATP產生的多寡、是否進入粒線體中。
◎植物學
1.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的根、莖橫切面比較,比較維管束排列有何不同。
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會出現雙重受精的現象。
3.生長素對於根與莖的刺激,在不同濃度時有不同反應,會搭配實驗題出現。
4.長日照植物與短日照植物的臨界日照,常以圖表題形式出現。
◎動物學
1.心臟的構造,心臟收縮與舒張時,血液撞擊瓣膜造成的心音與心動周期圖形。
2.動脈、微血管、靜脈三者間,流速、血壓、總截面積與動力來源的比較。
3.血液的組成,留意血漿的組成,血球的功能。
4.氧氣和紅血球結合,以氧合血紅素(HbO2)的形式運送,二氧化碳會以碳酸氫根的形式在血漿中運送,少部分和紅血球結合。
5.腎臟製尿三部曲:過濾作用、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發生的地點動力來源、作用的物質,一定要熟讀!
6.初級淋巴器官與次級淋巴器官的功能,專一與非專一性防禦的比較和種類,也是常考重點。
7.專一性防禦的機制,抗原、抗體搭配疫苗觀念,都是很生活化考題。
◎遺傳學
1.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各期間的比較,四分體、聯會、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等現象,只出現在減數分裂中。
2.各種遺傳學相關名詞理解,同型合子、異型合子,雜交、試交、互交等。
3.多基因遺傳的組合種類。血型遺傳和性聯遺傳,常搭配生活實例出題。
4.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DNA → RNA →蛋白質,從此觀念衍生出的複製、轉錄、轉譯考題常出現。
◎演化與生物多樣性
1.林奈認為「物種不會演化」。
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說,是「最先有物種會演化觀念」的學者。
達爾文的天擇說是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理論,解釋了物種因為有「個體差異,當環境變化,適者生存」而產生族群演變。
2.三域六界的分類,真細菌域、古細菌域與真核生物域間的關係,各別有哪些物種,都需要多加留意。
3.最火熱的新型冠狀病毒還在瘋狂傳播,請各位紮實複習病毒的構造、複製與感染機制。套膜的形成是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帶有細胞膜表面的醣蛋白,會使宿主的免疫系統不易辨識,敵人還是自己人?
◎生態學
1.族群生長曲線(S型、J型、倒U型)、族群分佈類型、族群存活曲線所代表的涵義,以及如何依據這些數據,應用於生態保育和資源利用。
2.能量金字塔:能量傳遞過程中損耗90%,只有10%往上傳遞。
3.氮循環和碳循環,很適合搭配圖表數據或是閱讀題來考。

▲張妤老師分析今年生物考科考前必讀重點。(圖/張妤生物教學團隊、名師學院-Good全名師群總召顧全聯合提供)
◆地球科學
王御老師表示,地科考題每年都分配到 17 題的數量,包含五大重點:地質、天文、大氣、海洋、氣候變遷,其中天文、海洋、氣象是命題數最穩定又最不能忽略的3大主題。而高分關鍵,需注意時間與空間的推理,地球科學運用到許多時空間轉換的思維,大部分難題集中於此,常用到此概念的重點如恆星視運動、月相、太陽的視運動、日地月的公轉、季節變化搭配災害影響、氣候變遷和對臺灣等地區性影響。
◎時事題
例如極端氣候、傳染病增加、世界綠能的發展、臺灣日環蝕現象,王御老師認為,氣候變遷近兩年出題偏少,但2020年是充滿危機的一年:大流行、經濟混亂、社會動盪,而貫穿一整年的是氣候變化,是今年時事題出題的大方向。
◎題組閱讀測驗
偏重理解,作答時把有關地球科學的關鍵字圈出來,王御老師表示,此類題目篇幅較長,考生作答時容易分心,仍需要耐心花時間去閱讀題意。老師提醒,越多文字的敘述題,其實答案都藏在裡面,切勿跳過題幹直接依常識作答,避免失去考生一定能把握的分數。
◎觀念要與圖表做結合,特別是以下重點:
1. 地球內部的層圈構造
2. 板塊邊界的類型與地形和作用
3. 地震災害
4. 恆星光度與亮度
5. 天球和地球看星空關係
6. 飽和水氣壓曲線
7. 颱風路徑風向
8. 天氣圖
9. 大氣穩定度
10. 溫鹽圖(鹽度、溫度、密度)
11. 聖嬰現象等。

▲王御老師分析今年地球科學考前必讀重點。(圖/王御地科教學團隊、名師學院-Good全名師群總召顧全聯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