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6花蓮大地震後,建築結構安全備受關注,尤其近日凌晨時不時就發生地震,雖未造成傷亡,但更加深民眾對居家安全的恐慌。根據統計,全台光是雙北市30年以上的老屋就超過百萬棟,究竟哪種房屋結構最危險呢?

▲圖/記者林敬旻攝影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表示,若房屋為民國63年前蓋的房子,結構中騎樓或一樓有變更樑柱或是拆除牆壁、自家樓上有違章加蓋,就要特別注意。
胡偉良進一步解釋,台灣民國63年以前蓋的房子,並沒有對房屋抗震制定法規,當時在工程品質的管控或是混凝土施工澆灌,普遍存在缺失。即便是民國63年到88年間對地震力設定訂立規範,但仍無耐震設計及抗震施工詳細規定,加上整體施工品質不佳,這段時間蓋的房子依然不夠安全。
騎樓或是一樓變更樑柱、拆除牆壁的住商綜合大樓,因為上層結構相對結實,底層打掉牆面、挑高,反而容易變成頭重腳輕的「軟腳蝦」大樓。另外,雙北有許多4-5樓的公寓建築,若是頂樓加蓋違建,柱子和基礎的負荷量大增,若剛好蓋在土壤液化地層就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