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正鳳、黃啟超/台南報導
台南西港區外環道路,市政府從10年前就開始規劃,希望可以分攤鄰近台19線的交通量,但是土地徵收不順利。因為有地主認為一段不到2公里的道路卻要花納稅人2.6億,但實際上能節省的交通時間才短短57秒而已,也很難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環保團體也質疑破壞生態,開拓道路的效益受到質疑。

▲西港外環道遭到質疑效益不佳。
反對開發民眾:「西港外環道,農村死了了。」
支持開發民眾:「支持開闢,西港發展。」
兩邊都是來自台南西港區的民眾,卻在台北內政部前正面交鋒,全都是為了眼前一條鄉間小路要不要開發。
反西港外環道自救會會長鄭敦哲:「它花了2.6億的公帑,要開一條1.86公里的外環道路,可以節省57到107秒,就是兩分鐘不到的(交通)時間。」

▲民眾痛批花大錢開路,卻無法真正省下交通時間。
這一位鄭先生不願意居住了30幾年的家被徵收,而發起自救會堅決反對開發。透過空拍來看,這一條產業道路大概4米寬,將來要拓寬6倍變成24米,也就是4線道的道路。紅色區塊這一條就是預訂的西港外環道路,如果從台南市區經過西港到麻豆的話,比起原先只能走台19線,兩條路相比之下,走外環道最少只能省下57秒的時間,經濟效益受到質疑。

▲西港外環道可成台19線替代道路,但最少只能省下57秒的時間。
反西港外環道自救會會長鄭敦哲:「要花很多錢,然後原本的農地就蓋上柏油,永遠不會再是農地了。」
西港區當地居民:「你看這經濟效益在哪裡?換我反倒問你。」
市政府面對抗議聲浪也拿出數據解釋,台19線雖然平常時段交通順暢,但是在上下班時間常會有塞車的情況,為了要開通這一條西港外環道路,已經計畫了10年。
工務局新建工程科科長秦繼孔:「這個用路者可以省下快1分鐘的時間,這是平均值,所以這對於我們這個新建這個道路的效益是非常大的。」

▲市政府認為外環道具經濟效益。
如果以當地往來的交通量來說,到時候這一條西港外環道使用率會有多高,對外界來說恐怕是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