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為降低潛伏結核感染者因發病造成疫情傳播的風險,疾管署今(27)日公布明(106)年1月1日起擴大潛伏結核感染診斷及治療服務對象,只要曾為高傳染性結核病個案的接觸者,民眾可洽各地縣市衛生局,衛生局確認符合條件後會開立接觸者就醫轉介單,民眾可持轉介單至指定醫院進行檢查確認是否感染,並評估治療選擇。

。(圖非新聞當事人/Flikr CC授權/作者typexnick)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97年起推動潛伏結核感染診斷及治療政策,並逐步擴大適用對象,101年起由原先13歲以下結核病個案接觸者擴大至30歲(75年以後出生者)以下接觸者,今年3月1日起推動「潛伏結核全都治」後,適用對象已擴及至高傳染性個案的所有年齡層接觸者。
但考量去年以前的接觸者同樣具發病風險,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指出,為降低疫情風險,疾管署積極爭取經費,自明年1月1日起,除現有對象外,104年以前曾為高傳染性個案(痰塗片陽性且培養鑑定為結核分枝桿菌)的接觸者也被回溯納入適用對象,預估將提供27,000人次檢驗及6,400人治療服務,可避免640人發病,也避免社區傳播。
黃彥芳說,結核病接觸者若遭受感染成為潛伏結核感染者,約占20%至30%,潛伏結核感染者雖不具傳染力,但終其一生有10%的機會進展為結核病,只要接受治療就可有效降低發病機率。
為提升接觸者診斷及治療成效,該署今年除引進靈敏度較高的新診斷工具「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並於4月1日起提供國際推薦短程治療處方「速克伏」,截至目前已提供約35,000人次檢驗服務,治療5,528人,其中2,548人(46%)使用「速克伏」,執行成果良好。
此外,曾經完成潛伏結核感染檢驗(皮膚結核菌素測驗或是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為陽性者,如果當時無法配合每天服藥9個月isoniazid處方而拒絕治療,現在也可以經合作醫師評估後使用「速克伏」短程治療處方,前述民眾如有使用需求可洽詢各縣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