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浩原、林意芸 / 台東報導
有民眾在關山鎮農會經營的賣場裡購買牛軋糖,回家後發現包裝上的產品標示居然是簡體中文,發文提問農會裡怎麼會有中國貨?對此攤商澄清因為這款商品有外銷出口,才會有簡體中文的包裝,目前相關產品下架,農會和縣府單位也表示會加強稽查。
民眾購買關山鎮農會賣的牛軋糖,回家後發現包裝產品標示居然是簡體中文。遊客:「這沒有,這個比較好吃。」
農會產品琳瑯滿目,來農會支持本土貨,卻有網友買到這一款。
紅色的包裝裡面包的是牛軋糖,網友當時因為好奇成分,仔細一看,才發現包裝上怎麼都是簡體字。
營養標示的單位用的不是台灣的大卡,而是中國單位「千焦」,出產地址「桃園市龜山區」還有「原產地台灣地區」也都是簡體字,廠商緊急澄清是誤用包裝。
外包裝營養標示的單位是中國單位,還用簡體字,廠商表示是誤用包裝。攤商業者石先生:「這個公司跟工廠都是在台灣註冊合格的工廠,然後一直有做外銷,那外銷其實在這個包裝上就是繁體字跟簡體字都有印,有簡體字是肯定顧客會有疑慮。」
非當事人遊客曾先生:「就會不買,因為他們那邊的東西,我是覺得品質方面比台灣差很多。」
農會小編也在網路發文澄清,台灣各地農會產品都會有印上出產地以及農會名稱,但畢竟外包裝印上簡體字,確實內容物就會讓消費者購買卻步。
關山鎮農會賣場內有上千種商品,多數是小農或各縣市農會產品。食藥科長卓金津:「他們也確實不是這個大陸進口的商品,那農會對這一次的事件未善盡監督管理之責,對於這個消費者、消費大眾深深感到抱歉。」
關山鎮農會也出面致歉表示賣場內有上千種商品,雖然多數是小農或各縣市農會產品,也會外租場地給攤商販售,未來將會加強監督。沒想到一個牛軋糖的包裝引發如此軒然大波,也讓攤商更謹慎把關,內銷、外銷標示可不能再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