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車位夾死1歲嬰是人禍!專家:大部分人都有「1壞習慣」最致命

記者陳佳鈴/台中報導

車位夾死1歲嬰的事故現場,目前已經拉起封鎖線。(圖/市府提供)

▲車位夾死1歲嬰的事故現場,目前已經拉起封鎖線。(圖/市府提供)

台中市一處社區大樓日前發生機械式停車位夾死1歲幼童的悲劇,再度引發各界對機械車位安全的高度關注。高雄市機械安全協會主任陳澤正指出,根據統計,超過八成的機械車位事故屬於人為操作不當,其中最致命的錯誤,是在設備尚未停止運轉時,人便靠近或進入車位區域。

陳澤正強調,操作機械車位前,一定要採取「停、看、聽」原則。駕駛應先下車,仔細檢查車位周圍是否有人或障礙物,並在設備完全停止移動後,才可重新上車或進行停車操作。過程中也應隨時注意異常聲響,以便立即應變。

最常見的危險習慣是:民眾在啟動設備後,為了節省等待時間,直接坐進車內等待車位升降。這種行為若在他人不慎靠近時,往往無法及時按停,釀成不可挽回的意外。

過去曾發生類似案例,當前一位駕駛剛停妥、尚未離開車位時,後來者未注意車上仍有人便啟動設備,導致車門被夾損壞,甚至發生車輛傾斜掉落的危險情況。陳澤正提醒,操作人應確保前後無人,車內空無一人後再啟動,才能真正確保安全。

此外,他建議民眾「倒車入庫」為最佳停法,因倒車時視野較能掌握設備邊緣,避免前進時因視線死角而發生碰撞。

除了操作錯誤外,另一潛在風險是家庭成員陪同停車時的不當安排。許多民眾習慣全家一起進入地下停車場,卻忽略了孩子可能自行下車或跑動,一旦誤闖車位設備區域,後果不堪設想。

陳澤正建議,若有孩童隨行,應在社區門口先行下車,由其他大人陪同等候,駕駛獨自將車停妥後再與家人會合。雖稍費時間,但能大幅降低事故風險。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機械車位本身並非不安全,真正的關鍵在人。」陳澤正強調,設備雖有安全防護設計,但若操作人心存僥倖、不遵守流程,仍可能釀成嚴重傷亡。他呼籲民眾提升安全意識,正確使用機械車位,才能避免類似憾事重演。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