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淑惠、邱子玲/雲林報導
臺灣社會高齡人口逐漸增加,很多長輩忌諱談到死亡,但為了讓長者跟家屬初步了解病人自主跟安寧緩和的認知,雲林縣政府用公益彩券盈餘舉辦靈性成長系列課程,邀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老師跟學生與社區長輩互動,藉由一系列活動讓他們更坦然面對死亡,達到生死相安目標。

年輕人帶著銀髮族長輩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大家玩得相當開心,替接下來課程揭開序幕。
南華大學教授:「你要先把你所有身後事說清楚。」
不怕觸碰生死禁忌,南華大學老師還要灌輸長輩正確面對死亡的觀念,並且藉由互動方式了解長輩看法,接著由學生跟長者玩遊戲,以長輩熟悉的蔬果彩繪留影,如同人生跑馬燈般,讓他們畫出這輩子最印象深刻的人事時地物。
大學學生:「你可以上色,然後用一用,用的漂亮。」
就連高齡97歲的阿嬤也來參與,還有長者畫出小時候住的土屋,回想起過去忍不住哽咽。
長輩楊郭月嬌:「阿嬤很多歲90幾歲,跟我們住在一起。」
往事彷彿歷歷在目,蔬果留影用意就是希望讓長輩回顧人生。
長輩楊郭月嬌:「回想到我父母很辛苦,可是又會覺得說兄弟姊妹那時候住在一起,那種手足的親情很珍貴。」

甚至老師設計「了了手札」,讓長輩透過書寫表達對生死的看法,希望藉由這種方式讓他們坦然面對死亡課題。
南華大學生死系助理教授蔡長穎:「我覺得談生論死不是由老師在課堂上用嘴巴來說,它其實還是需要透過一些相關比方我們活動教案的設計,或者是讓老人家的實際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從裡面去體會到過往的生命美好,跟以及未來面對到死亡的不至於恐懼。」

老師也邀請到生死學系學生跟長輩共融,聽他們分享畫作,也不忘跟他們傳達生命正能量。
長輩Echo阿嬤:「我上課開始心裡都不會亂想。」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生林可為:「我有點會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阿公阿嬤跟他們去親近,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滿有意義,我滿開心的。」

由於台灣社會老年人口逐漸增加,雲林縣高齡人口截至113年統計已佔總人口數21%,為了讓長輩不懼怕生死,並且提高對安寧和緩、病人自主認知,雲林縣政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推動代間成長銀齡樂活計畫,讓大學老師跟學生實際到社區跟長輩互動,拉近青銀世代距離,也讓銀髮族與社會建立更緊密關係。
雲林縣社會處處長林文志:「雲林縣政府非常感謝財政部、中國信託、台灣彩卷以及部分公益彩卷的盈餘幫助,來促進高齡者的心靈健康,發展多元在地老化服務,讓長輩們能坦然面對死亡議題,不留任何遺憾。」

希望藉由公益彩券盈餘協助讓長輩們達到生死相安目標,預約善終快樂珍惜活著的每一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