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烏克蘭墜毀的無人機碎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一場長達一年半的祕密任務,改寫了無人機戰爭的歷史。據《華盛頓郵報》24日報導,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局長馬列克(Vasyl Maliuk)親自揭露「蜘蛛網行動」(Operation Spiderweb)細節,這場前所未見的戰略空襲,成功損毀俄羅斯多架遠程轟炸機,令克里姆林宮措手不及。
烏軍無人機突襲準備 自2023年悄展開
馬列克透露,這項行動自2023年11月就悄悄展開,烏方從設計、組裝特製無人機,到運送、部署,每一步都相當謹慎。馬列克表示:「當時敵人再度大規模轟炸我國和平城市,我們的任務就是摧毀這些導彈載具。」
根據烏克蘭官方統計,6月1日的攻擊共擊中俄軍41架飛機,其中包括12架「熊式Tu-95」長程轟炸機,這些戰機正是俄羅斯用來轟炸烏克蘭城市的重要戰略武器。
而透過衛星影像分析指出,至少有12架飛機受損,其中部分飛機甚至位於遠在烏克蘭東方3,400英里(約5,472公里)的西伯利亞地區。不過,部分影像因雲層遮蔽而無法即時取得,部分殘骸可能已被俄方清理。
無人機藏身太陽能行動屋
這場攻擊的關鍵,在於無人機的「隱身術」。馬列克指出,117架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被藏在預製活動屋的屋頂下,由卡車運送至接近目標的地點。這些行動屋搭載太陽能板與特殊電池,讓無人機即使在寒冬中也能隨時待命。
但因俄羅斯禁止太陽能板與相關設備進口,這批裝備在入境時遭遇海關刁難,馬列克坦言:「我們被迫賄賂俄國海關人員。」他也強調,這項任務採極高保密機制,每位參與人員只知道自己負責的部分:「製造無人機的人不知道他們是為了蜘蛛網行動,蓋房子的人也不知道那些是給無人機用的。」
攻擊當日集結 每名操控員鎖定一架飛機
到了6月1日行動日,當地時間清晨5時,無人機操控員們齊聚指揮中心,手機全數被收走,每人分配一架飛機、一條航線與詳細地形模型。「他們各自有一個目標、一架被『指定』的飛機。」馬列克說。
每架無人機配備獨特的「雙重戰鬥部」,第一段1.5磅炸藥負責刺穿飛機外殼;第二段則在機體內部引爆,目標是導彈發射口、燃料槽及無法替換的機載電子系統。
至於無人機的操控方式,馬列克僅表示使用「數種通信方式」,但拒絕進一步透露技術細節。
兩日後再襲克赤大橋 俄羅斯迅速反擊全烏
在蜘蛛網行動兩日後,烏軍再度出擊,攻擊連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克赤大橋(Kerch Bridge)。馬列克指出,當時並非單一炸藥,而是兩枚近2,500磅的水下爆裂物共同引爆;不過,俄方聲稱橋梁僅短暫關閉。
俄羅斯隨即展開報復,三天後發射數百架無人機與數十枚巡弋與彈道飛彈,全境烏克蘭遭到襲擊,首都基輔首當其衝,造成至少3死20傷。
馬列克:這只是冰山一角
馬列克強調,蜘蛛網行動僅是烏克蘭國安局能力的一小部分。他表示:「這展現我們能以非常規手段改寫戰爭歷史。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在物流、無人機與情報方面的整合能力,還有更多未曝光的潛力。」
他補充說:「在蜘蛛網行動裡,所有資源被整合為一個整體,這就是我們作戰模式的真正核心。」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