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經民連痛批,陳玉珍提案的離島條例修正草案,讓已死的服貿跟自經區「穢土轉生」。(圖/資料照)
藍委陳玉珍等人提案修正《離島建設條例》,要設立「離島國際醫療特區」,經民連今(19)日與多個罷團召開記者會,直言此修法恐讓中國醫護、病人來離島看診與執業,更可能使中資介入醫院經營。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陳玉珍家族擁有健檢中心等,已違反利益迴避,立法院長韓國瑜及紀律委員會至今卻充耳不聞。
記者會開場,經民連並與各罷團合演行動劇「台灣健保悲歌之離島國際醫療特區」並高呼:內外兒婦,四大皆空!大罷免!救健保!等口號。賴中強指出,相同內容的草案,陳玉珍在2020年就已提出,委員會審查之前,陳玉珍向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遊說:「如能善用金門的地理位置,吸引大陸醫療客戶......一定能促進金門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顯見,提案就是要引進境外資金,在離島設置「非健保體系」的國際醫療特區,方便中國人入境看病,勢必嚴重衝擊原本已吃緊的健保、醫療量能。
賴中強表示,經民連曾檢舉陳玉珍違反利益迴避,並要求立法院應調查陳玉珍並應停止審查。韓國瑜及紀律委員會至今仍充耳不聞。他也擔心,陳玉珍的草案排除醫療法部分規定,擺明開放境外資金介入醫院經營,滑坡為境外資本主導醫院董事會。他也指出,中國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早已將「廈門及海南康復旅遊平台」列為集團旗下四大發展事業之一,在開曼群島設立,並在香港掛牌上市,很可能是修法後首波申請進駐的「外資」。
經民連研究員涂景亮指出,中國一直期望台灣人前往中國開醫院,以填補其醫療專業人士不足之問題。自服貿協議起,中國即擬開放台灣人前往中國的省會城市、直轄市設置獨資醫院;服貿破局後甚至放寬範圍,擴大到地級以上城市皆可設立。然而,由於中國的體系不佳,未能吸引台灣人前往。
涂景亮強調,服貿協定即包含「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台灣以合資形式捐助設立非營利的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提供醫院服務」規定;當時行政院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亦與此次陳玉珍等人之提案內容如出一轍,痛批陳玉珍讓已死去的服貿、自經區穢土轉生。他也表示,開放國際醫療特區,將惡化現行台灣的醫療環境,在市場競爭下,人力將流向國際醫療特區,對我國核心醫療體系造成排擠。同時會造成醫療服務階層化,加速健保的崩解。讓台灣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四大皆空」更加嚴重。
涂景亮質疑,根據陳玉珍的草案,中資可能繞道第三地,成為國際醫療機構經營者,也將成為中國投資者「一條龍」產業鍊的一環。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下的居民醫療處境,誠值警惕。
推動罷免羅廷瑋的敲羅團隊發言人Eva表示,正是包括羅廷瑋共同連署的《離島建設條例》修正草案,明文開放無照外國人擔任醫療機構負責人,甚至無需具備我國醫療專業證書即可執業,怎麼能夠不讓人質疑與監督?她憂心,除非法條中特別排除中港澳人士,否則將衝擊醫療主權與資安風險,尤其涉及病歷資料、醫療影像等資訊。
Eva批評,羅廷瑋身為連署人之一,面對質疑卻不出面說明、不正面回應質疑,默許甚至協同同黨提告民團,這是民意代表應有的態度?她也表示,團隊不會退縮,會繼續發聲。
桃園1346區罷團聯合發言人陳曉煒牧師表示,陳玉珍提出,萬美玲與魯明哲參與連署的《離島建設條例》修正草案,隨著大罷免邁進,又再度受到檢視。他痛批,萬美玲和魯明哲連署,要不是沒有好好做功課,就是有不可知的用意,都構成了不適任的重要理由。
陳曉煒指出,沒人否認離島需要增加醫療資源與提升醫療水準,但國際醫療中心會是離島的解方?基於地緣與交通而言,最有可能吸引非本國人就醫的離島,就是緊鄰中國,可透過小三通抵達的金門與馬祖。他質疑,國際醫療中心可以放寬醫事法規限制,等離島已經形成了地區醫療與經濟規模,有沒有可能又把門檻再度放寬?「萬美玲與魯明哲,你們到底是不用功,還是用心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