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陳慈鈴報導

▲台灣可能迎來首颱「蝴蝶」。(示意圖/資料照)
把握好天氣!下週可能會有颱風來報到,最新預測路徑出爐。中央氣象署今(6)日分析最新預報資料,預估熱帶擾動最快可能在下週二增強成今年的第1號颱風「蝴蝶」(WUTIP)。而這也將會是自2016年以來,最晚出現的首颱。
目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至南海有熱帶擾動正在發展中,未來動態持續受到關注。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指出,位於菲律賓東部外海的熱帶擾動「92W」,週日到下週一(8至9日)可能會先增強至熱帶性低氣壓,最快可能在下週二(10日)生成2025年第一個颱風。最新路徑預測顯示,不排除靠近台灣東部海面,不過,未來路徑變數大,還會有變數。
未來路徑會影響到台灣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表示,不排除靠近台灣。假如熱帶系統距離菲律賓東方海面較近,太平洋高壓勢力減弱較慢,就可能在北上過程距離台灣近一點;反之,則距離台灣較遠。目前預估最快下週三晚上至下週四之間,可能會離台灣比較近一點。至於影響台灣程度,將是下週的關注重點。另外,由於熱帶擾動的發展強度及位置仍有不確定性,?中央氣象署後續將持續密切觀察熱帶系統發展動態,以及是否有南方水氣北上影響台灣附近的天氣。

▲各國預測路徑一覽。(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依據歐洲、美國、德國模式預估,下週颱風現蹤機率高,但具體路線或走向,就真的要等低壓系統真正成形再判斷了。以現在的預報資料為準的話,可以大致指出,無論未來路徑為何,這應該會是一個範圍很大的系統,而且將有西南季風支援,水氣量會非常多,如果最終結果是不幸侵台,雨量很可能會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回顧2016年,7月2日才生成首個颱風「尼伯特」;2017年,4月26日即生成首颱風為「梅花」。今年的第一颱風遲遲未出現,臉書粉專「高雄點」就提到,今年是少數到6月仍無颱風生成的一年,並列出2018年以來,每年的首颱生成日。
【2018年到2024年首颱生成日】
2018年01月03日|首颱「布拉萬」
2019年01月01日|首颱「帕布」
2020年05月12日|首颱「黃蜂」
2021年02月18日|首颱「杜鵑」
2022年04月08日|首颱「馬勒卡」
2023年04月20日|首颱「珊瑚」
2024年05月23日|首颱「艾維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