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國安官員指出,中國正在加速「黃海內海化」,圖中箭頭表示中國無論是軍事、政治勢力都欲擴張突破第一島鏈,其中台灣、日韓即是牽制中方的阻礙!(圖/三立新聞網製圖)
針對近期中國解放軍的相關情勢,引發韓國的擔憂及關注,我國家安全官員指出,中共軍委會已通過「加速黃海內海化」方案,藉由在該海域內興建設施、進行常態化巡弋等方式,意欲抹除中、韓在黃海上的中線。另外,「中國將黃海納入首都圈防衛縱深,且壓縮日、韓的防衛縱深」,以及以常態化的存在形成法律戰的效果。據國安情資掌握,中國有把握在進行政策推動、軍事演練行動時,不會遇到韓國在國際法的場合上與之爭訟,「也就是不會比照菲律賓之前在國際仲裁法院的動作」。國安官員強調,從韓方的行為上,「我不認為韓國會輕易讓這些事發生!」
韓國外交部今年4月證實中國在黃海(韓方稱之西海)與韓國的爭議海域「暫定措施水域」(PMZ)擅自安裝一座大型海上建築。北京稱這是用於協助中國的鮭魚養殖,但韓方仍持懷疑態度。韓聯社也在昨(1日)引述韓國軍方消息,表示韓國海軍曾在2023年5月於西部海域的離於島(中國稱蘇岩礁)以西東經123度附近海上發現中國設置的3個大型浮標,韓國軍方對此表示關注。我國安人士表示,中國他們今年結束以前要設立12個前述結構。
國安官員提到,就區域上來說,中國過去這個月以來進行全區域的極限式施壓,也就是軍事或灰色地帶行為,在全島鍊大範圍部署,綜觀黃海、東海、台海、南海,平均50到70艘各式軍艦或公務船,數百架航次的軍機襲擾行為,5月以來甚至比過去更加挑釁,例如用直升機闖入釣魚台領空、艦艇進入領海、乃至於派戰機穿越韓國的離於島(中方稱之為蘇岩礁)去做高度挑釁。
國安官員警示,中國正在加快第一島鏈內「內海化政策」的進程,就是第一加大對釣魚台襲擾;加大對金門、馬祖等我國領土襲擾,甚至加大對菲律賓島礁的襲擾,「他們在展現國際法上對『主權伸張』的存在。」其中,更值得注意是黃海的部分!官員說,不久前韓國有抗議中國在黃海有大型定製設施,中方宣稱是為了要抓魚或是海洋研究,但在韓國的主權上的確有相當的侵擾行為。在離於島爭議以外,「中國想要把黃海內海化」,官員提及,黃海在大韓民國稱之為西海,中國稱之黃海,而韓方一直有注意到中國想把這裡內海化!
「目前中國跟韓國中間都有畫防空識別區,按照國際法,雙方有經濟水域部分是有中間線的,也就是說兩國有一個『中線』,但是在實務上、防空識別上或是彼此間的主權訴求上,韓方一直主張在中間這條線上有相關主權的權益在!」官員揭露,中、韓兩方在2000年開始,有一個暫定執法區(緩衝區),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都可以在領海外側200海里內,設定一個經濟海域,而在兩個經濟海域重疊部分,雙方在2001年同意跟劃定暫定措施水域,禁止設置除漁業以外開發海底資源,「但中國在這裡弄了一個設施,說是為了漁業!」官員進一步說明,2022年4月,中國開始在這裡設置有混凝土的結構物且不顧韓國政府反對,以漁業輔助措施之名,強行設置!在2024年又設置兩個鋼架結構,韓方也是有表達抗議。
今年5月12日,中國發佈白皮書,把主權統一跟領土完整列為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其中有關強化海洋主權方面,據相關情資掌握,中國今年3月左右軍委會就通過加速黃海內海化的相關方案,他們預計今年結束以前,要設立12個前述結構,部分還會設置直升機起降平台甚至裝置多種海上、海下的觀測儀器,「這些設備可能是包括具軍事用途的水下雷達或是聲波感測陣列,來感應水或上水下船舶,甚至可以針織空中飛機或是往來航機動態。」
國安官員表示,這些相關動作,韓國都有在抗議但中國拒絕理會,除了設立這些設施之外,中國也開始用海警船在黃海等區域要進行常態性巡弋,「也就是中國在比照菲律賓、釣魚台周邊、甚至是比照金馬周圍,開始經由常態性執法打破國際既有的規則,顯現他在這個區域的存在感。」同時在過去幾天,中國解放軍在東海、黃海周邊進行相關海上演習,去演練一些不讓外面船隻可以進入水域,也就是他已經把這些區域,當成自己內部的水域。據相關情資掌握,中國有把握在進行政策推動、軍事演練行動時,不會遇到韓國在國際法的場合上與之爭訟,「也就是不會比照菲律賓之前在國際仲裁法院的動作」。但從韓方的行為上,「我不認為韓國會輕易讓這些事發生!」
另外,國安官員指出「加速黃海內海化方案」有三個目的,第一是抹除韓中的中線,中國在台海也在做類似事情,不承認有這條線跟範圍。第二是將黃海納入中國首都圈的防衛縱深,他們所謂的首都圈,就是所謂的渤海海灣,從北京、天津周遭的渤海那邊不論是海、空的戰略區域都當成首都的重要防衛圈,現在把黃海納入首都防衛縱深,換句話說就是壓縮日韓的防衛縱深」,官員進一步解釋,其實在朝鮮半島,日本都有美軍在駐軍,中國想藉此杜絕駐日、韓美軍,對他可能的行動進行掣肘,或是未來在攻擊日、韓兩國時,使其缺乏防衛縱深。第三個目的,就是參考在南海跟東海經驗,以這些常態化的存在形成法律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