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延續阿嬤的記憶!猶太倖存者第三代 重現集中營生死悲劇

記者蒲世芸/採訪報導

「這是我的女兒!」已故的猶太大屠殺倖存者耶胡蒂·畢克斯(Yehudit Biksz)生前最無法忘懷的這句吶喊,在孫女奧莉·瑟拉(Orly Sela)的重新演繹下,瞬間讓人穿越了逾80年時空歲月,回到那段悲傷的戰爭大屠殺記憶中。

奧莉·瑟拉以第一人稱演繹祖母在猶太人遭大屠殺時的悲傷故事。(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奧莉·瑟拉以第一人稱演繹祖母在猶太人遭大屠殺時的悲傷故事。(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第一人稱演繹大屠殺記憶 不讓歷史被遺忘

今(30日)於台北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舉辦的《記憶的迴響-傾聽猶太文化與我祖母的故事》專題演講中,「記憶傳承大使」奧莉分享了她祖母耶胡蒂的生命故事,一段猶太大屠殺的記憶、橫跨歐洲集中營、戰後流亡,終於在以色列落地生根的生命長河。

奧莉是以色列「記憶傳承大使計畫」的重要推動者,亦是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後裔。奧莉與祖母耶胡蒂感情深厚,因此決定以第一人稱戲劇概念的方式,將祖母耶胡蒂記憶演繹並傳承下去,讓這段歷史不要因時間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奧莉也是一名舞蹈老師與帕金森症舞蹈治療師。「以第一人稱講述祖母的故事,是我人生的重要目標之一。」奧莉分享道,「她是我的知己,也是最忠實的支持者。」

奧莉祖母遭迫害 曾被送至惡名昭彰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莉用細膩的言語分享提到,出生於1923年匈牙利猶太家庭的祖母,1938年因為納粹反猶法案讓她失去就讀大學的機會,只能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製鞋;1944年,與家人被迫遷往農場勞動,但仍逃不過被驅逐的命運,最終被送進奧斯威辛集中營。

在戲劇演繹中,奧莉以第一人稱描述祖母耶胡蒂年幼時那段非人所能忍受的人生旅程:「我們被塞進封閉的牲畜列車,沒有窗、沒有空氣、沒有食物,只有一個共用的桶子當廁所。」

這件毛衣是奧莉的祖母,用自己僅有的少許麵包所換來的線與鐵絲,編織出的毛衣。(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這件毛衣是奧莉的祖母,用自己僅有的少許麵包所換來的線與鐵絲,編織出的毛衣。(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耶胡蒂母親被送毒氣室 獨留她一人被奴役勞動

當列車抵達集中營,男人和女人被強行分開,奧莉重現祖母耶胡蒂與曾祖母天人永隔的瞬間:「我(耶胡蒂)的母親哭喊著:Das ist meine Tochter!(德語:這是我的女兒!)但納粹軍官只是冷漠地指向左側——通往毒氣室的方向」。當時,耶胡蒂的母親就這樣被送進毒氣室,活活毒死。

獨自被留下的耶胡蒂成了集中營裡被奴役的勞動人口之一,日復一日在勞改營的炸彈零件工廠中忍受飢餓、寒冷與繁重的勞動工作。她曾以自己的麵包口糧換來線與鐵絲,編織出一件毛衣,「它鮮明的橘色彷彿點燃了一絲希望,而它的溫暖支撐著我活下去的意志。」這件毛衣始終陪伴著耶胡蒂,也見證了解放、逃亡與全新的開始。

隨著蘇聯軍隊步步逼近,德軍在一夜之間倉皇撤離。醒來時,營地已是一片空蕩蕩的死寂。包括耶胡蒂在內,烏克蘭軍隊「解放」了他們,但仇恨依舊未曾消散。他們仍舊沒有食物,甚至被怒吼道:「想活下去,就去工作!」而後耶胡蒂顛沛流離返回匈牙利,卻發現老家已被他人佔據,甚至被路人譏諷:「回來的猶太人怎麼比離開時還多?」

《記憶的迴響-傾聽猶太文化與我祖母的故事》專題演講,30日在台北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舉辦。(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記憶的迴響-傾聽猶太文化與我祖母的故事》專題演講,30日在台北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舉辦。(圖/記者蒲世芸攝影)

落腳以色列 耶胡蒂展開新生活

最終,她與同為倖存者的舒穆爾·克萊恩(Shmuel Klein)在德國的流亡者營地相識、結婚,原本計劃移居以色列,卻在途中被英軍攔截,送往塞浦路斯的拘留營。1948年,他們才終於在新生兒的誕生下獲准入境,在以色列落腳,展開了全新生活。

「記憶傳承大使」計畫,透過倖存者後裔接棒曾經的深刻記憶,讓歷史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也讓這些極端苦難下的人性與韌性,得以跨代傳遞。奧莉此次來台,亦在北中南進行巡迴演講行程,與教育界及不同年齡層的民眾交流,期盼透過祖母耶胡蒂的故事將愛與和平的信念持續傳承下去。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女神在線TV-Ep3】日本必buy新奇小物!!是小廢物還是實用小物!?通告藝人這麼好當!?
大數據推薦
【女神在線TV-Ep3】日本必buy新奇小物!!是小廢物還是實用小物!?通告藝人這麼好當!?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