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灣鞋廠支撐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使其得以維持高毛利率。而百和以黏扣帶起家,成為全球鞋材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圖/謝金河提供)
台灣鞋業的底氣,藏在看似低調卻實力堅強的代工廠背後。財訊集團謝金河近期親訪印尼,深入了解百和興業在當地的深耕經營。謝金河表示:「印尼幅員遼闊,我們從飯店出發,坐了將近三小時車程,才抵達百和位於山谷中的工廠,一天只能看一家企業。」為了爭取與訪團更多互動時間,百和特地安排總經理鄭誠禕、副總經理葉桂枝,以及印尼廠總經理施明宗一同登上遊覽車,直接在車上進行簡報。這場移動式簡報,展現出百和團隊的效率與專業。
面對川普政府先前對中國開徵關稅帶來的連鎖效應,台灣鞋業成為首當其衝的產業之一。謝金河指出:「從Nike、Adidas、New Balance,到近年快速崛起的HOKA、ON等品牌,其實背後都隱藏著台灣鞋廠的身影。沒有這些台廠支撐,這些國際品牌無法享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百和從最初的黏扣帶、魔鬼氈起家,轉型為鞋業代工廠的關鍵材料供應商。受訪者鄭誠禕表示:「百和雖然不生產鞋子,但幾乎所有鞋廠都需使用我們的鞋材,這也讓我們在產業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謝金河回憶,幾年前曾前往越南參訪百和越南廠,剛好遇上胡志明市的勞工暴動,但百和透過築高牆等方式穩定廠區秩序,成功安然度過危機。「這次來到印尼,更加感受到百和面對挑戰時的堅韌與智慧,」他說。
百和印尼廠總經理施明宗,原本是出身勤業的會計師,後轉戰實業界。他指出:「鞋材生產線其實與成衣產業相似,需在不同機台上生產多樣化產品,而這種彈性正是台商的強項。」
談到中美貿易戰對製造業的衝擊,謝金河表示:「川普希望將製造業拉回美國,但成衣與鞋業這類需要高度人工與供應鏈協作的產業,在美國根本難以生存。」副總葉桂枝也特別拿出一雙鞋子,展示從鞋帶孔、鞋帶到內部用材,每個環節都需精密設計與複雜的供應鏈管理,這是美國目前無法做到的。
對於如何因應關稅風險,施明宗認為:「現階段只能觀望,但若情勢無法避開,品牌大廠勢必會承擔大部分的關稅成本。這也許正是台灣鞋業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