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紅色供應鏈退潮!台灣升香港落 謝金河點出背後重大意義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香港角色在國際貿易舞台逐漸模糊,而台灣在全球去紅色供應鏈趨勢下,地位日益吃重。(圖/易遊網提供)

▲香港角色在國際貿易舞台逐漸模糊,而台灣在全球去紅色供應鏈趨勢下,地位日益吃重。(圖/易遊網提供)

針對當前美中貿易局勢與香港在國際角色的轉變,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美中雙方的關稅戰已經走到極致,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45%,中國則對美課徵125%。謝金河認為,雙方即便繼續加碼到1000%、2000%,實質意義也不大,因為在這種高關稅壁壘下,貿易往來將面臨「田嘸溝,水嘸流」的局面,兩國貿易幾乎中斷。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在這樣的情勢下,談判將不可避免,而對股市的衝擊也已逐漸鈍化。接下來,戰場將轉向金融領域。他分析,中國或將針對美債出手,甚至劍指美股,而美國社會最無法承受的,就是股價下跌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如果股市、債市一旦崩潰,川普恐怕會變成全民公敵。」

他比喻這場美中角力為一場「膽小鬼的遊戲」,即便是強大的美國,面對不怕死的對手也會陷入困境。而在這場博弈中,中國正扮演著這個不怕死的角色。

對於美國接下來的策略,謝金河提醒川普「要重新調整戰略」,不應再無差別攻擊盟友,而是應該分清敵我、善待盟友,如此才能壯大自己的陣營。他也觀察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開始出訪東協等受到美國關稅打擊的國家,顯然也在積極經營自己的盟友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對等關稅的宣布,川普手上舉著的大看板赫然寫著「台灣」,象徵台灣已成為名正言順的國家地位,反觀「香港」卻悄悄消失了。謝金河表示,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中國初期僅對美國課徵34%關稅時,並未提及香港的角色。以往香港身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國際談判中總有其一席之地,但這次卻連名字也沒出現。事後雖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補充表示,港澳比照中國處理,但從這次的安排來看,香港似乎已完全被納入中國版圖,連過去作為自由貿易港的角色也可能出現改變。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香港過去是亞洲重要的轉口貿易港,根據數據,從2013年到2023年間,香港自美國取得271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光是2023年就出口至美國2956億美元,順差達219億美元。他強調,若香港的關稅與中國同步,下一步可能就會波及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機制,「如果最惠國待遇被改變,香港勢必將承受更大的衝擊。」

相較之下,謝金河認為台灣在這次關稅戰中不但未受波及,反而「全球能見度大幅提升」。隨著各國開始「大規模去紅色供應鏈」,台灣的戰略地位顯得更加關鍵。雖然川普近期對台積電與台灣屢屢出手,但謝金河樂觀看待,認為「壓力之下,台灣也許正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機。」

#謝金河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