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翰鳴、侯彩紅/台北報導
美國對台課徵32%關稅,半導體雖然暫時未納入,但下游的伺服器和電腦零組件等,對美出口大宗貨品還是首當其衝。就有部分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稱「這還不夠」,暗示要奪回晶片製造業。但科技專家杜奕瑾發文指出,美國商務部長談論的是製造業「回流」,並未使用「奪回」這樣激烈字眼,認為扭曲原意的報導已經讓台灣社會對美國產生不必要敵意。

美國對台課徵32%關稅,消息一出震驚全台,先前更有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稱這還不夠,暗示要奪回晶片製造業;不過,科技專家杜奕瑾發文表示,美國商務部長沒講過「奪回」這個詞。
杜奕瑾強調,近期有台灣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長批評現行「對台灣的關稅32%還不夠」,並暗示要將晶片製造業「奪回」美國,引發強烈討論跟關注。但根據完整訪談,美國商務部長並未有此番言論,相關說法、用詞多是媒體自行錯誤引述,與事實不符。

而根據當時盧特尼克接受訪問表示,他談到如何將所有半導體製造業從台灣「回流」到美國,我們必須在某些時候保護自己,我們所有電子產品主要在台灣組裝,過去就在當地製造,是我們的政策讓台灣全都拿走,我們愛拿的iPhone,為何它們必須要在台灣和中國製造,為何不能由美國機器人製造,而你知道川普說了什麼,它們將會在美國製造。

杜奕瑾指出,盧特尼克發言內容聚焦政策考量與經濟邏輯,並未使用「奪回」等激烈字眼。台灣部分媒體扭曲原意,導致社會對美國產生不必要敵意。而另一方面,傳出經濟部長郭智輝預計於5月率團赴美,參加投資高峰會,可能見證聯電與格芯簽署合併備忘錄。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政府絕對會全力來確保我們半導體產業的一些優勢,同時也確保我們台積電、我們聯電最大的一個利益。」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一個說法出來了,我們送了大哥台積電之外,還要把二哥送過去啊,我們政府這個動作,當然主要是希望美國對台灣的關稅是不是降低。」

對此,經濟部證實有赴美行程,不過對個別公司假設性問題不便多做回應。台灣半導體發展如何保有領先地位,考驗政府折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