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憲法法院今天宣布採納前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尹錫悅即刻免職,為去年12月緊急戒嚴以來的風波畫上休止符。韓國政府接下來得面對的問題是,該如何統合社會分裂意見,並挽救不容樂觀的經濟狀況。

▲尹錫悅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2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圖/翻攝自윤석열尹錫悅臉書)
韓國憲法法院今天上午就總統彈劾案宣判,尹錫悅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2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憲法法院這次審判所花費的時間與過去2次相比更長,審理加上大法官討論時間超過100天,外界多認為大法官意見應相當分歧,但最後卻是全場一致通過彈劾。就連國會相關人員都說,「雖然預期會採納彈劾,但沒想到會是全場一致」。
有意見認為,憲法法院這次判決完全是從法理上做出的決定。曾任憲法裁判研究院院長的李憲煥表示,8比0的結果是可預料的結果,「只要是有正確學習憲法學的人,都很難對這個結論提出異議」。
但也有意見認為,大法官之所以花費38天才做出決定,就是為了達成完全一致的共識,避免輿論更加分歧,在大法官公布的判決文中,甚至未另外提及與結論相左的少數意見。
韓國高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永洙(音譯)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是否採納彈劾原本應該從違法行為的嚴重性來判斷,但從8對0同意通過彈劾這點來看,可以解讀為社會大眾目前對立分裂狀況太過嚴重,憲法法院希望藉此整理並緩解情勢。
無論真正原因為何,從政界反應也能看出緩解社會分歧對韓國當前的重要性。作為執政黨的國民力量在憲法法院宣判後召開緊急會議,院內代表權性東表示,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心痛,但應尊重憲法法院的決定,結束社會分歧,統合意見、共同面對未來,才是正確的政治。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在相關聲明中表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集合各界力量,盡快恢復國際社會對韓國的信賴,將危機轉化為機會,合作重振民生、和平、經濟與民主。
但這個目標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達成。依據相關法規,韓國必須在憲法法院宣判後60天內、也就是6月3日前選出新總統,為角逐下屆執政大權,已經有在野人士疾呼必須讓國民力量徹底下台。而國民力量黨內也出現要求「清算」贊成彈劾派議員的意見。
此外,在選出新任政府之前的執政空白期間,如何挽救低迷的韓國經濟,也是國民力量政府的一大難關。雖然在宣布彈劾通過後,因韓國國內政治不確定性消除,包括內需、不動產等市場都對未來抱持正面預期,但從實際市場表現來看,仍難以抵銷川普政府帶來的外部影響。
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在11時許宣判時曾短暫漲回2500點門檻,但在彈劾宣判出爐不久後反轉下跌0.59%。經濟學者指出,運輸、飲食、化妝品等產業受惠於彈劾案宣判,出現上升趨勢,但半導體、汽車等受川普關稅措施影響大的產業仍持續走降,而這些產業才是真正支持韓國經濟的支柱。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不會等人」,明知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禹錫鎮(音譯)教授指出,在總統空缺的狀況下,為了直接與川普爭取協商空間,必須找出能得到政府、執政黨及在野黨都支持的代表。
高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金真日(音譯)也強調,現在是了解白宮意向的最重要時期,必須由政府高層親自出面,「現在彈劾已經結束,代理總統韓?洙拋出的訊息也可能與先前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