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上台大便》以網路表單投票150票加上當時超過21萬次的點閱數,當選今年台大畢業歌。(圖/翻攝自YouTube-臺大畢聯會 NTUGSA頻道)
國立台灣大學畢聯會徵選畢業歌,《上台大便》一曲以網路表單投票150票,加上當時超過21萬次(截至3/14已超越51萬次)的點閱數獲勝,因為歌名吸睛,加上歌曲最後,創作者還承諾若當選畢業歌就會「上台大便」,讓歌曲迅速爆紅,對此,台大學生、校友看法兩極,有人支持,也有人認為「降低台大格調」。
2024年、2025年台大畢業歌分別為《台大的垃圾》、《上台大便》,歌名較標新立異,也引起諸多校友與民眾爭議,質疑第一學府是否已經墮落到寫不出像樣的作品了?也有人擔心,最高學府選出如此驚世駭俗的畢業歌,會不會帶壞其他各級學校?

▲畢聯會會長黃彥瑋認為,這是學弟妹面對畢業以及外界給予的壓力的一種發聲方式。(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台大有何用 沒有硬實力企業怎麼需要你?
對此,110學籍、2022年畢業的前畢聯會會長黃彥瑋認為,這是學弟妹面對畢業以及外界給予的壓力的一種發聲方式。他認為台大頂著台灣第一學府的光環,學校確實有很多資源,但都比較傾向學術面,以他自己為例「我覺得我有很多能力,但面對企業端,我好像沒有一個很顯著的硬實力可以拿出來,企業怎麼會需要你?目前市場需求跟大學端還是有差距,他們需要的是即戰力,我們總不可能跟他說我會讀書吧?所以他們才會有這樣的創作」。

▲黃彥瑋從台大地質系畢業後,前往加拿大溫哥華進修數位行銷,一邊讀書一邊接案,待了整整兩年,增加自己的知識與社會經驗。(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上台大或許很努力 但更多的是幸運
黃彥瑋在台大就讀地質系並在畢業後前往加拿大溫哥華進修數位行銷,一邊讀書一邊接案,待了整整兩年,增加自己的知識與社會經驗,「台大人就是這樣,永遠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多」。黃彥瑋談及當年當上畢聯會會長,過程其實也算辛苦,他解釋台大的畢業紀念冊,是由各系各班級自己決定要不要製作、購買。「只要有一人購買,我們就會幫忙做」結果當時某系學生確定不要做,因此畢業紀念冊就沒有該系,事後該系學生家長卻非常生氣地向媒體投訴,「台大就是一點小事情,都會被放大討論」,且其實各大學校的畢聯會由學生接手的意願不高,除了事情繁雜之外,經費也是很大的問題,當年他當會長時,學校僅補助十萬元,剩下不足額都得拉贊助,「這屆的弟弟妹妹也跟我說,經費非常少」。
黃彥瑋建議人文社會科相關科系的學弟妹們應該培養多元興趣,尤其能夠進入台大這所校園,你或許很努力,但除了努力之外,更多的是幸運,「因為你一進去就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資源,但同時也必須承受更多的矚目,享受這些紅利之餘,也該思考該如何去回饋這個社會」,他認為學校還是有很多自滿的人,應放低姿態,好好學習,並多多參與社會議題。
近7000人畢業 選出來的歌卻得不到200張票
台大校園企業徵才博覽會開幕當天,《三立新聞網》記者隨機訪問現場台大應屆畢業生,30個學生中,近9成都支持《上台大便》作為畢業歌,僅1成不贊成也不反對,不過有趣的是,實際詢問準社會新鮮人,「有沒有聽過這首歌」才只有1位學生聽過,其餘都只有聽過歌名、看到新聞,且近十幾年來,台大每屆約有七、八千名學生畢業,但選出來的歌卻得不到200張票(這次《上台大便》獲得150票)參與度極低。

▲《三立新聞網》記者隨機訪問現場台大應屆畢業生,30個學生中,近9成都支持《上台大便》作為畢業歌,僅1成不贊成也不反對,(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台大機械工程系也沒用? 畢業生仍對就業感到焦慮
就讀國際企業系大四的陳同學說,他知道這首歌,他沒有意見也沒有參與投票,但對於畢業確實很焦慮。
就讀台大碩士電子研究所的男同學則相當支持,他表示聽過歌名,也看過歌詞,但沒有將整首歌聽完,對於創作者勇於將心聲寫出來,他非常敬佩,同時也分享自己大學就讀交大,兩所學校學生的氣質非常不同,「台大人就是比較『內捲』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不夠,而且更懂得體驗生活,交大就是比較封閉、制式化,畢業賺錢後就是出國買房」。
而機械工程系碩士二年級畢業、當完兵的柯同學則說,自己非常支持這首歌,因為儘管他就讀的是時下最熱門的半導體相關科系,且拿到碩士學位,但對於台大光環及就業,還是感到非常焦慮。
一位陪著準畢業生,參與徵才博覽會的林女士透露,自己曾擔任人資工作,對於這兩屆畢業歌會不會使企業端對錄用台大畢業生產生疑慮,她認為應該不會,反而建議家長們應該多聽聽這首歌,傾聽孩子們想訴說的心聲。

▲畢業30年的台大校友卻無法認同《上台大便》作為畢業歌。(示意圖/資料照)
台大招牌壓力太大?校友:當初選填就該想好
當然也有反對聲浪,一位畢業30年的台大校友認為,台大是一所資源豐沛的綜合型大學,由於政府提供相當多資源,讓學生能以便宜的學費,獲得優良的求學環境,實屬幸運且難得。如今創作者還在抱怨台大這招牌讓他們壓力過大,或是未能許諾他一個美好的未來,實在讓人覺得這樣的想法「荒謬、難以理解」。
這位校友直言,作者若因文組背景而擔憂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以此聲稱「台大背景也未必找得到好工作」,這種說法並不可取,因為資訊普及的今天,社會系畢業的薪資較低,早在填寫大學入學志願表時都可預測到,以當初分數估算,若當時能念台大社會系,分數應該可以錄取私校的法律系,在選填志願時,一定已經能預知未來就業前景與薪資水準,念了4年現在才來抱怨、憂煩,讓人覺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