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賽綸、輝晟接連輕生 專家揭韓自殺率高陰暗真相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南韓演藝圈接連傳來噩耗。43歲的知名歌手輝晟(휘성,又譯輝星)於10日被發現在家中身亡,然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曾和演員元斌演出《大叔》等作品,9歲時以童星出道受到矚目的女演員金賽綸(김새론)亦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接連的明星自殺事件,不僅讓粉絲與大眾震驚,更再度引發對韓國社會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注。《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作者、靜宜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陳慶德受訪指出,南韓是一個很重視體面的國家,自信心都建立在別人怎麼看自己,而韓網友愛開酸,是造成名人壓力大原因之一。

南韓演員金賽綸的逝世讓人感到不捨。(圖/翻攝自金賽綸IG) 

▲南韓演員金賽綸的逝世讓人感到不捨。(圖/翻攝自金賽綸IG) 

名人被道德審判逼上絕路?專家:韓國社會病態嚴重

韓媒《國民日報》報導提到,曾登上劉在錫tvN綜藝節目《劉QUIZ ON THE BLOCK》的美國耶魯大學精神健康醫學教授羅鍾浩(音譯,나종호)直指,韓國社會對名人的道德審判過於嚴苛,讓許多明星陷入無法翻身的深淵。他在金賽綸過世後就曾於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我們的社會像是巨大的《魷魚遊戲》,一旦犯錯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到底要犧牲多少條生命,大家才會停止這種極端羞辱文化?」

《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作者,同時也是靜宜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陳慶德提到,南韓是一個很重視體面的國家,自信心都建立在別人怎麼看自己。即便是上流社會也不一定過得很幸福,「因為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名人更是時刻被盯著,加上我們知道韓國網路數一數二的快,網友愛開酸、喜歡留惡評的行為,也是造成名人們壓力的很大來源之一。」

輝晟過去多年來深受藥物問題困擾,曾坦承因憂鬱症、恐慌障礙以及親友離世帶來的痛苦,不得不尋求藥物來麻痺自己。教授羅鍾浩對此表示痛心,強調韓國在藥物成癮與心理健康的治療資源嚴重不足:「我已經呼籲政府應增加心理治療與戒癮設施的預算,但至今毫無進展。」

此外,南韓在生活滿意度方面也處於全球墊底。根據《韓聯社》報導,在《世界幸福報告》2021至2023年間,南韓國民的生活滿意度平均為6.06分,不僅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的6.69分,且在38個OECD國家中排名第33位。 

慶熙大學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白鍾佑(音譯,백종우)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自殺率皆有所上升,但南韓的增幅尤為嚴重。過去常被視為比較對象的日本,去年反而自殺率下降,這顯示南韓的情況更加嚴峻。」

專家也指出,南韓自殺率上升的具體原因難以準確推測,因為現行統計數據仍相當不足,若不明確掌握自殺成因,政府的應對措施將無從下手。教授白鍾佑批評:「我們應仿效日本,詳細公開各地區的自殺人數、自殺原因、動機、職業等資料,才能提高應對能力。」日本警察廳的自殺統計報告詳細記錄了全國自殺人數,並依照性別、年齡、地區、職業、原因與動機等分類。相比之下,南韓的統計內容則顯得相當粗略。

南韓在生活滿意度方面處於全球墊底。(圖/翻攝自Pixabay)

▲南韓在生活滿意度方面處於全球墊底。(圖/翻攝自Pixabay)

演藝圈的隱形壓力:焦慮、孤獨與經濟困境

南韓娛樂產業以高壓、競爭激烈著稱,藝人不僅要面對大眾的關注與評價,還得承受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一名資深經紀人受訪時透露:「演藝圈的生活是被規劃好的,許多年輕明星從練習生時期開始,生活幾乎被經紀公司掌控,無法獨立處理個人生活。」

許多藝人也面臨經濟壓力,即便曾風光一時,一旦失去市場價值,收入便會迅速縮減。例如金賽綸在2022年因酒駕事件形象受損,作品邀約中斷,甚至傳出她因經濟困難不得不從事兼職工作來維生。

首爾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郭金珠(音譯,곽금주)指出:「藝人與藝術家通常擁有更敏感的情緒,但我們卻用苛刻的標準要求他們完美無瑕。韓國社會對名人的道德批判過於嚴厲,導致他們在犯錯後難以翻身,這種文化應該要改變,我們需要有對他人更多包容和理解的文化。」

《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作者陳慶德說:「在南韓演藝圈,對男性演藝人員來說,一旦犯了金錢或毒品的問題通常很難被大眾所原諒;而對於女性演藝人員,則是在面對跟感情問題有關的事件上不太友善,儘管是受害者的身分。當然,這也和韓國傳統的家父長制度有很大關聯。」

韓國自殺率連年高居OECD之首,專家警告「國家緊急狀態」

事實上,南韓自殺率一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統計中居高不下,引述《韓聯社》新聞指出,根據202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南韓的自殺率更超越立陶宛、斯洛維尼亞等國高居榜首。自2000年以來,多數OECD國家的自殺率已有所改善,唯獨南韓仍遙遙無期。 

另外據韓國生命尊重希望基金會與韓國統計廳數據,2024年韓國有14,439人因自殺身亡,平均每天約近40人輕生;人口10萬人中有28.3人選擇自殺,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高。

慶熙大學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白鍾佑直言:「從公衛角度來看,韓國自殺率已經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自殺是一種可以預防的死亡,政府應該立即採取行動。」

另一名江北三星醫院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吳康燮(音譯,오강섭)教授也指出:「經濟不景氣與社會不確定性會讓自殺風險升高,尤其當高知名度人士選擇自殺後,會產生『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導致模仿自殺案例激增。」

觀察過去案例顯示,名人自殺後2至3個月內,自殺率往往會上升。根據南韓自殺防治協會統計,2008年南韓知名女星崔真實(최진실)去世後,南韓自殺率飆升,推估有超過1,008人因受其影響而自殺。

解決之道:加強心理支持與建立包容文化

面對嚴峻的現實,專家們呼籲政府與娛樂產業加強心理健康支持機制。一些大型經紀公司已開始聘請心理輔導師,提供明星心理諮詢,但多數中小型公司仍缺乏相關資源。首爾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郭金珠強調:「政府應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投資更多心理治療與自殺預防資源。」

陳慶德進一步分析,他認為南韓很需要找到適合的紓壓方式,「根據觀察,大部分韓國人面對壓力的解方就是喝酒,但酒精讓人麻醉,喝酒後很容易一個念頭就產生了」如何建立正確並找到合適的紓壓方法,以及擺脫傳統對外界眼光的過度在意,也成了南韓在經濟、政治紛擾下,找回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課題。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