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小籠包蒸籠到底有沒有洗,引起網友兩派論戰。(示意圖)
小籠包是知名台灣美食,讓老外們趨之若鶩,不過近日一名網友抱怨,看到有人在餐廳內用小籠包時,吃完後把沾醬盤、垃圾和擤過鼻涕的衛生紙丟在蒸籠裡,這一幕讓他大為震驚,因為「蒸籠是不能清洗的」,引起熱議。
原PO在threads上傳一張蒸籠堆滿醬料碟和使用過的衛生紙照片寫到,「吃小籠包小心吃到別人的鼻涕,台灣一大堆腦包把垃圾往蒸籠裡面丟,這個蒸籠是不能清洗的,要重複利用的。」原PO呼籲,「不要再把垃圾往裡面丟或是把蒸籠當成碗。」
該篇PO文引起食安疑慮,網友憂心表示,「以後不吃小籠包了,好恐怖」、「很多人自以為是,以為在幫店家收拾,覺得自己好棒棒...其實吃完放著就好」、「結果店家自己也這樣收欸」。雖然不少網友證實原PO說法,「以前在湯包店上班,蒸籠真的沒在洗,生意還是好到嚇嚇叫」、「昨天才去吃一間沒洗蒸籠只洗布的,洗完蒸籠紙馬上舖下去...蒸下一籠」。
不過也有曾在小籠包店打工過2年多的網友表示,「蒸籠紙會換隔絕湯包或小籠包的皮沾黏之外,還有利於客人丟垃圾進去讓我們拉著角直接丟進垃圾桶不碰到垃圾;蒸籠會洗,甚至我老闆還會蒸過殺菌晾乾,不然你以為墊那張要幹嘛 寫情書給老闆嗎?」
據了解,蒸籠雖然會洗,但為了應接不暇的客人,每家店洗蒸籠的頻率不同,《華視新聞》曾報導,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博士李政達指出,蒸籠往往連續使用1個月未清洗,細菌數量竟比馬桶還高16至18倍。由於蒸籠和蒸籠紙常會殘留肉汁或麵皮,污垢容易藏在隙縫中,若不清洗、晾乾,可能導致發霉。李政達建議使用清潔劑刷洗蒸籠,並強調最後曬乾的環節非常重要。
新聞曝光,網友紛紛留言,「哪家店跟我說一下,不洗蒸籠的讓我避個雷」、「我覺得就算是碗,也不能把垃圾丟進去,也是很噁」,不過也有網友老神在在,認為蒸籠「不用洗吧,高溫不就直接殺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