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表示,下背痛若長期不解決,可能演變成慢性骨關節炎、脊椎退化。(圖/pixabay)
不少人有腰酸背痛的問題,若長期不解決,脊椎可能提早報廢。衛福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提到,台灣約10到20%的人有下背痛,若未及時診斷,身體會以奇怪的方式維持平衡,受力不均再加上下背痛成因未治療,恐演變成慢性骨關節炎、脊椎退化。
陳韋達在節目《醫點不誇張》提到,廣義下背痛範圍包含腰到臀部的位置,其為國人的常見疾病,大約10到20%的人有下背痛問題,而下背痛狀況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是發作於3個月以內,例如突然閃到腰、帶狀皰疹,慢性則是持續3個月以上的下背痛。
陳韋達提醒,背痛常見原因以肌肉骨骼因素為主,基本上占了97%,若是發生下背痛,卻沒有及時診斷,身體會用奇怪的方式維持平衡,當受力不均,再加上下背痛成因沒立即治療,會演變成慢性骨關節炎、脊椎退化,這類型的腰痛稱為「機械性背痛」。
陳韋達指出,當急性變成慢性下背痛,是多重原因交雜在一起所致,可能是神經已被壓迫,又用不當的方式維持平衡,導致肌肉疲勞,最後產生肌肉型疼痛,最後神經、肌肉、骨骼出現狀況。若出現腰酸背痛,可先就近找復健或骨科診所,但若合併手腳麻、四肢無力,建議到神經內科做進一步診斷。
▼「做錯1事」脊椎:提早報廢30年!嚴重恐失能!權威醫曝「腰酸背痛」:各要看哪一科?(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