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珮瑜、江柏緯/台北報導
近期台灣急診嚴重壅塞,引發社會關注。衛福部三度邀集醫界開會,部長邱泰源今(24)日下午也召開臨時記者會,向外界說明狀況,強調目前已經訂出短期三大強化策略和兩大改革方向,包括強化院內病床調度、醫院聯防機制,以及呼籲民眾應分級就醫。

患者坐上救護車,跟死神賽跑搶時間。第一線人員感嘆,今年急診大塞車;還有麻醉專科護理人員爆料,有患者從高雄一路往北找ICU床位,十多家大型醫院都滿床無法收治,直到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才有床開刀,但最後患者仍不幸身亡。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那個病患不是高雄,是在台南,在描述裡面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延遲,不管是轉出的醫院,或接收的醫院其實,都在積極處理這個病人。」

急診塞車狀況慘,尤其醫學中心最嚴重。看看2月24日下午4時半,衛福部統計,全台急診待住院人數中,桃園林口長庚破100人;台北地區台大80人、台北馬偕73人;新北亞東部立雙和約50人左右;高雄長庚和高醫則是破70人。

新光醫院急診部主任張志華:「台灣從來沒有落實分級醫療,輕症本來就不應該直接跑到醫學中心就診,住院的部分也沒有落實分級治療。現在我們台灣醫療面臨很大一個困境,就是嚴重病人沒辦法上轉,輕症沒辦法下轉。」
臺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韓昌旺:「上班當然對他們(病患)心急,我們自己壓力也都大,醫護人員壓力也都很大。除了要處置他們之後,又一波波新病人又要一直進來,到處每家醫院ICU,基本上都是全滿的狀況。」
其實衛福部統計,醫學中心急診病患中,3成才是重症,其他7成都能分級到各區醫療院所,衛福部與相關單位多次開會溝通,希望能找到解方。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目前緊急來處理這段時間的醫療壅塞,包含了院內的調度、院際之間的協調。」
小病到小醫院,大病到大醫院,民眾分級就醫,第一時間急診分流,讓重症不被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