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張渝萍/綜合報導
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哀號、哭叫的傷患中,伴隨著源源不絕的救護車鳴笛聲,11歲的巴勒斯坦小男孩札卡利亞(Zakaria)專業地卸下、運送病患。在被戰火蹂躪的加薩,札卡利亞沒有辦法上學,他選擇到醫院當幫手,曾目睹其他孩子因以色列空襲,在他面前被活活燒死,「我一定至少看過5000具遺體,我親眼看到的。」札卡利亞不喜歡被當孩子看,早熟的他讓其他護理人員相當心疼,一名特別照顧他的護理人員薩伊德(Said)就說:「歷經這麼多死亡與破壞,他未來或許很難再融入同齡孩子群體。」

▲英國BBC推出紀錄片,追蹤戰火中求生存的孩童。翻攝英國BBC官網
自2023年10月起,以哈衝突持續一年多後,終於在1月25日達成停戰與交換人質的協議,以色列的轟炸暫停、讓疲於遷徙飽受空襲攻擊的平民能喘口氣。然而,根據半島電視台數據,這一年多來,已造成逾6.2萬人死亡(加薩與約旦河西岸),其中包括將近1萬8000名孩童。英國BBC數據則是在加薩有逾4.8萬人死亡。
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副秘書長弗萊徹(Tom Fletcher)在1月的安理會會議中表示,「巴勒斯坦這一整代的孩童們都經歷了創傷」,有至少100萬名兒童需要心理健康支持,以應對他們的憂鬱、焦慮和自殺的念頭。
英國BBC周一(2/17)發布紀錄片《加薩:戰火求生》(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zone,暫譯),紀錄片在停火協議達成的當天拍攝完畢。BBC團隊連續9個月在加薩中部及南部、被以色列訂定為「人道主義區」的地區,追蹤戰火下無辜的3名孩童與一名年輕媽媽的遭遇,了解他們如何在煉獄般的環境中找尋安身之處、覓食以及活下去。11歲的札卡利亞就是其中之一。
札卡利亞在位於加薩、少數仍在運作的醫院阿克薩(al-Aqsa)醫院做志工,負責運送遺體和受傷的孩子、清理擔架與器具。影片中,他穿著過大的鞋子,抱著受傷的孩童跑進醫院、穿過重重人群,將病患交給醫師,動作俐落完全不馬虎,專業的態度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應該待在學校的11歲孩子,他堅定地向記者表示,「我長大後要當護理人員。」
看著手套上沾到的血跡,他緩緩向記者說:「這是血,從傷患和遺體上的沾到的。」記者問他:「你不怕嗎?」札卡利亞帶著稚氣又靦腆的笑容回覆:「不會,我不怕。」他還向記者表示,「我至少看過5000具遺體,親眼看到的。」
負責照顧和帶札卡利亞的人是護理人員薩伊德說,「他(札卡利亞)希望我們待他像是護理人員同事,只要我把他當孩子看,他就會不開心。」

▲以哈衝突爆發後,加薩出現人道危機。翻攝自聯合國官網
以哈衝突開始後,札卡利亞因為以色列轟炸被迫離開家,好幾個晚上都是帶著飢餓入睡,「我們過去過得很開心,但以色列和哈瑪斯毀了一切。」為了幫助家人以及讓自己能有食物和水可以存活,札卡利亞選擇離開家人、住在醫院幫忙,但他依舊沒有固定的地方可以休息睡覺,「我有時候必須睡在電腦斷層掃描室,有時候睡在記者帳篷,有時候是在救護車上。」
札卡利亞久久一次會回家一趟,幫媽媽帶點零食堅果。他說家中只有他一個收入來源,如果有人在醫院給他錢,他全部都會拿去幫家人買食物。
為了感謝札卡利亞的協助,醫院的護理人員會教他如何照顧病人與打點滴,甚至還幫他特製一套藍色手術服,讓他更有歸屬感。照顧他的薩伊德偶爾會待札卡利亞出去玩玩放鬆,希望能讓他偶爾享受該有的童年生活;然而,薩伊德仍擔心札卡利亞目睹太多死亡與破壞,「可能在再也無法與同齡孩子玩在一起。」

▲孩童與婦女時常為了躲避以色列空襲,得四處遷徙。翻攝自聯合國官網
自1月19日以哈停火和交換人質,已有19名以色列人質與1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獲釋。根據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的目標,雙方將釋放33名以色列人質與1900名巴人囚犯。
目前巴勒斯坦人的命運仍未卜。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開發加薩以及將巴勒斯坦人逐出加薩、安置在鄰國的提案,引起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的不滿與反對。沙烏地阿拉伯預計在本週五召開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會議,以因應川普接管加薩走廊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