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台灣身處板塊交界處,受地震影響竟竟然悄悄移動且「越來越靠近中國」。(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近日南台灣地牛頻頻翻身,氣象署提醒未來1到2週仍有規模較大地震發生機率要注意。另外,受到地震影響,台灣竟然悄悄移動且「越來越靠近中國」。
氣象署2022年曾公布「2009至2018年台灣絕對速度場/相對速度場示意圖」,透過全台建置超過160個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監測,顯示其實除了地震期間,在短短數十秒內出現的「同震滑移」之外,地震前、後斷層也都偷偷亂動,地殼不只在地震時會動,平時地殼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在地表出現非常微量的變形,或者是小小的、不起眼的地震。

▲氣象署指出,地震的前中後台灣都會偷偷的移動。(圖/翻攝自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臉書)
從地表來看,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如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就為台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長達105公里的傷痕;斷層上盤的水平位移1-9公尺不等,在大甲溪更出現地殼抬高、落差5公尺的瀑布景觀。
由相對速度場示意圖可發現,台灣西南部每年4到5公分往西南方向移動,台灣東部往西移動,最遠距離的是蘭嶼,每年7到8公分朝西北西方向移動「整體朝中國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