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擺脫深層肩胛「膏肓痛」! 中醫調理與姿勢矯正助減緩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30歲的上班族黃先生每周末健身兩天,追求結實的胸肌和人魚線,卻在數周後出現胸悶及膏肓痛,不僅上班時發作,運動後更是不適加劇。飽受困擾的他,決定尋求中醫治療。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吳文誠表示,膏肓痛以往多見於久坐上班族,因長時間姿勢不良和肌肉耐力不足,容易在脊椎與肩胛骨內側引發深層疼痛,嚴重時甚至波及脖子與頭部。即便休息,痠痛仍難以緩解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吳文誠表示,膏肓痛以往多見於久坐上班族,因長時間姿勢不良和肌肉耐力不足,容易在脊椎與肩胛骨內側引發深層疼痛,嚴重時甚至波及脖子與頭部。即便休息,痠痛仍難以緩解。

久坐與鍛鍊錯誤 膏肓痛成常見現代病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吳文誠表示,膏肓痛以往多見於久坐上班族,因長時間姿勢不良和肌肉耐力不足,容易在脊椎與肩胛骨內側引發深層疼痛,嚴重時甚至波及脖子與頭部。即便休息,痠痛仍難以緩解。

健身族的隱藏風險:肌肉疲勞與骨架錯位 

吳文誠醫師指出,週末健身族常因過度訓練,導致肌肉疲勞與脊椎小面關節發炎腫脹,最終引發疼痛與不適。治療上,透過針灸與中藥調理肌肉及氣血,並搭配筋膜與骨架手法調整,可有效改善疼痛狀況。

姿勢調整與中醫調理 運動表現全面提升

黃帝內經提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經過中醫調理與姿勢調整後,身體的氣血循環自然會有所成長。黃先生經調理後,胸悶與膏肓痛不再復發,運動時的肌肉痠痛也恢復得更快,訓練效果反而比以往更好,身體的穩定性與肌耐力均有所突破,也比較不會用錯誤的肌肉代償。

維持良好姿勢 搭配多元運動防止復發

吳文誠醫師提醒,除針灸治療、中醫調理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建議在健身訓練外加入瑜伽、太極拳等注重核心穩定與連貫動作的運動,提升動作穩定性與肌肉耐力,降低膏肓痛復發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J4葛瑞絲滑上車EP.14】戶外追罷二站目!葛瑞絲駕粉紅超跑直擊「剷除黑芯」現場!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