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武則天在歷史劇中的華麗模樣。(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光現行使用的文字就多到數不清,它們是怎麼來的呢?其中有部分文字,相傳是某些歷史人物「自己創的」,至於是真是假,往往眾說紛紜。唐朝的武則天相傳就是一名造字大師,當年自創了19個文字,雖然多數都沒能流傳下來,但有一個字,似乎被後人使用。
雖說是造字,但武則天創造的字,嚴格來說都不算是發明,比較像是就現行字體,去做一些改造與變化。既然如此,為何大費周章呢?目的有二,其一是誇耀自己過人的智慧,營造出屬於自己的時代;第二是建立歷史地位。
至於這個唯一流傳至今的「曌」字是什麼呢?乍看之下,生活溝通上,幾乎不會用到此字,加上筆畫太多了,不乏有中國網友直呼根本不會唸!
查閱教育部字典,「曌」字讀音為「ㄓㄠˋ」,直白來說,意思就接近「照」字。除了「曌」字之外,武則天創造的其他十幾個字,雖然都只是改良,但放到現在,其實都有相對應的中文字,包含:臣、君、月、年、日、星、載、聖、人、初、授、證、天、地、正、國等,成為一項有趣的歷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