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景瑞、蔡明華/綜合報導
日本熊本大地震,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傷,同樣位在地震帶上的台灣,也不能忽視防震的重要。有業者,引進日本最新隔震技術,打造全方位的隔震建築,希望讓居家安全更有保障。

圖/回建築
地震發生了同樣的強度,但是看看兩種不同的建築,左邊是隔震建築,右邊則是一般傳統建築,這搖晃程度真的差很大。

結構技師李錫霖博士:「地震波會從地表往上傳,隔震原理是說在地面或是基礎那邊做一個隔震層,讓隔震層把大部分的地震波除掉。」

原來是利用特殊的隔震原理,使用隔震器產生變形來消除地震對於建築的傷害。
結構技師李錫霖博士:「裡面是一層鋼板一層橡膠,像千層派一樣組成的,利用變形來把地震力抵銷掉。」


做過了各種相關實體試驗才將這樣的技術運用到建築物,包括日本東京晴空塔,還有日本國立新美術館,都採用了這樣的隔震技術。

結構技師李錫霖博士:「會使用這種隔震技術的建築物一般都是重要的公共建築物,因為它的成本坦白講是高蠻多的,晴空塔、新美術館皆採最新隔震技術。」

成本雖然高出許多,但做好嚴謹的建築規劃才能讓高樓的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