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以「刺網漁法」撈海水中下層 雲嘉沿海多塑膠海洋廢棄物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環團與雲林在地漁民合作進行的針對流刺網作業漁船在捕撈過程中遇到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計畫的報告,研究發現雲嘉沿海仍以塑膠類海廢為最大宗。 根據報導,雖然台灣已有清理海洋廢棄物和記錄工作的進展,但主要集中在港邊淨灘活動和拖網漁船合作的海底沉積垃圾紀錄。然而,對於流刺網作業漁船在捕撈過程中遇到的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尚未找到系統性的彙整分析方法。 該計畫的研究結果顯示,從2023年第一季到第三季,參與的漁民船隊共完成504筆調查,帶回4680件海洋垃圾,總重量達13.59公斤。報告顯示,雲嘉沿海海水層中的海洋垃圾主要以塑膠類為最大宗,佔比61%。其次是以蚵條為主的漁業廢棄物,但比例上遠低於塑膠廢棄物,只占26%。在塑膠類廢棄物中,塑膠碎片是最常見的類型,顯示塑膠碎片確實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垃圾問題。 此外,報告還指出蚵條是漁業廢棄物中占最大宗的成分。漁環中心解釋說,這是因為參與調查的漁民作業範圍正好涵蓋了台灣西岸近沿海的蚵養殖區域,其中台子漁港本身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關於台灣雲嘉沿海海洋廢棄物現況的初步調查結果。它強調了塑膠類廢棄物和漁業廢棄物在該地區的重要性,並提到了需要更多系統性彙整分析方法來處理流刺網作業漁船遇到的漂流海洋廢棄物。未來的研究和保護努力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解決。

這篇文章報導了環團與雲林在地漁民合作進行的針對流刺網作業漁船在捕撈過程中遇到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計畫的報告,研究發現雲嘉沿海仍以塑膠類海廢為最大宗。 根據報導,雖然台灣已有清理海洋廢棄物和記錄工作的進展,但主要集中在港邊淨灘活動和拖網漁船合作的海底沉積垃圾紀錄。然而,對於流刺網作業漁船在捕撈過程中遇到的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尚未找到系統性的彙整分析方法。 該計畫的研究結果顯示,從2023年第一季到第三季,參與的漁民船隊共完成504筆調查,帶回4680件海洋垃圾,總重量達13.59公斤。報告顯示,雲嘉沿海海水層中的海洋垃圾主要以塑膠類為最大宗,佔比61%。其次是以蚵條為主的漁業廢棄物,但比例上遠低於塑膠廢棄物,只占26%。在塑膠類廢棄物中,塑膠碎片是最常見的類型,顯示塑膠碎片確實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垃圾問題。 此外,報告還指出蚵條是漁業廢棄物中占最大宗的成分。漁環中心解釋說,這是因為參與調查的漁民作業範圍正好涵蓋了台灣西岸近沿海的蚵養殖區域,其中台子漁港本身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關於台灣雲嘉沿海海洋廢棄物現況的初步調查結果。它強調了塑膠類廢棄物和漁業廢棄物在該地區的重要性,並提到了需要更多系統性彙整分析方法來處理流刺網作業漁船遇到的漂流海洋廢棄物。未來的研究和保護努力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解決。

問答

Q1: 根據調查報告,雲嘉沿海海水層中的主要海洋垃圾是什麼? A) 塑膠類 B) 蚵條 C) 金屬廢棄物 D) 玻璃器皿 正確答案: A) 塑膠類 Q2: 在參與本計畫的漁民船隊進行的504筆調查中,他們總共帶回多少件海洋垃圾? A) 468件 B) 4680件 C) 5040件 D) 1359件 正確答案: B) 4680件 Q3: 塑膠類廢棄物中,最多的是哪一種? A) 塑膠袋 B) 塑膠瓶 C) 塑膠碎片 D) 塑膠玩具 正確答案: C) 塑膠碎片

Q1: 根據調查報告,雲嘉沿海海水層中的主要海洋垃圾是什麼? A) 塑膠類 B) 蚵條 C) 金屬廢棄物 D) 玻璃器皿 正確答案: A) 塑膠類 Q2: 在參與本計畫的漁民船隊進行的504筆調查中,他們總共帶回多少件海洋垃圾? A) 468件 B) 4680件 C) 5040件 D) 1359件 正確答案: B) 4680件 Q3: 塑膠類廢棄物中,最多的是哪一種? A) 塑膠袋 B) 塑膠瓶 C) 塑膠碎片 D) 塑膠玩具 正確答案: C) 塑膠碎片

由於台灣未有針對流刺網作業漁船在捕撈過程中遇到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進行研究,因此環團與雲林在地漁民合作,日前公布調查結果,發現雲嘉沿海仍以塑膠類海廢為最大宗。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及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日前發表「近沿岸刺網漁船海廢記錄報告」,與雲林漁民合作,發現雲嘉沿海多塑膠海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及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日前發表「近沿岸刺網漁船海廢記錄報告」,與雲林漁民合作,發現雲嘉沿海多塑膠海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及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日前發表「近沿岸刺網漁船海廢記錄報告」。該計畫是海洋委員會海保署所支持的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主要是由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10艘以刺網漁法為主的雲林近沿岸作業漁船與漁民,共同參與完成。

漁環中心說明,目前台灣進行海洋廢棄物清理與記錄工作主要以港邊淨灘活動為主,海洋中的廢棄物記錄有表層漂流垃圾的目視紀錄,也有拖網漁船合作的海底沉積垃圾紀錄,但針對流刺網作業漁船會在捕撈過程中遇到的海水中下層漂流海洋廢棄物,則尚未找到可以系統性彙整分析的方法。

根據漁環中心本次計畫彙整海廢進行分析,從2023年第一季到第三季,參與的漁民船隊總共完成504筆調查,帶回4680件海洋垃圾,總重量達13.59公斤。

研究成果顯示,雲嘉沿海海水層中的海洋垃圾主要以塑膠類為最大宗,比重占61%,其次才是以蚵條為主的漁業廢棄物,不過比例上遠低於塑膠廢棄物,只占26%;塑膠類廢棄物中又以塑膠碎片最多,顯示塑膠確實是海洋垃圾中最主要的議題。

漁業廢棄物則以蚵條占最大宗,漁環中心說明,主因在於包含台子漁港本身,這次參與本計畫的漁民,近沿岸漁撈作業範圍北至台西麥寮濁水溪口,南至嘉義東石布袋海面,正是台灣西岸目前近沿海蚵養殖業主要分布區域,具有產業地緣因素。

漁環中心專案經理柳琬玲指出,本計畫主要目的是鼓勵漁民能夠積極參與海洋保護事務,養成將漁船作業過程中撈到的廢棄物打包帶回岸上丟棄的習慣。

柳琬玲觀察到,其實多名漁民原本就有將海廢帶回陸上處理的習慣;而海洋藉由洋流流動,部分漁港會在颱風大雨之後,看到洋流帶過來各國垃圾如異國商標寶特瓶、不屬於台灣型制漁網浮球等等,也有部分漁民會特別留意撿拾可重複使用浮球來廢物利用。

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理事長李平順表示,漁民以前不知道什麼是海廢,這次參與海洋垃圾蒐集記錄獲得社會重視與肯定,漁民深感振奮,「漁民可以是環境與海洋永續的夥伴」。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說,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台灣看到近沿海漁民與漁業價值重要性;此外漁民在蒐集海廢過程中發現抽沙船所導致污染等問題,尤其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