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林儒廷醫師提醒,預防淋病應避免多重性伴侶及危險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可減低感染機會。(圖/書田診所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2年多以來,人們的生活型態受影響,疾病型態也發生轉變,因為戴口罩的關係,流感、腸病毒等疾病減少了,臨床發現,淋病的案例卻增加了。
疫情迫使我們改變生活方式,出國、娛樂、運動等休閒活動大幅受限,讓大家把重心放在「家庭活動」。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林儒廷表示,門診中淋病感染者不但增加,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
根據疾管署的統計,國內淋病的感染人數在105年首度突破4000例,109年再突破7000例,110年全年達7381例,主要感染族群是25-39歲男性,其餘各年齡層感染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今年至3月底為止已有1951個案例。
林儒廷表示,淋病是接觸到淋病雙球菌而引起,男性在感染2-7天後就可能出現症狀,尿道口出現白色或黃色異味分泌物,排尿會有灼熱刺痛感,症狀明顯;女性潛伏期較長,症狀相對不明顯,大多無疼痛感,少數人會出現黃綠色分泌物,易遭忽略,感染者未儘早治療,傳染力可持續數個月。
淋病的治療以針劑抗生素注射為主,近年來抗生素使用泛濫,大多淋病雙球菌已有抗藥性,須動用第三代抗生素治療。口服抗生素主要是針對披衣菌,因淋菌與披衣菌的雙重感染相當普遍,無法確認排除披衣菌時會一併治療。性伴侶應一起接受檢查,同時治療,以免反覆感染。
林儒廷提到,感染淋病後未完整治療,男性可能會引起慢性尿道炎、膀胱炎、攝護腺炎、尿道狹窄、不孕等問題;女性則是子宮內膜炎,甚至輸卵管炎或骨盆腔炎,也可能會造成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