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王昭君主動報名要去和親。(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歷史上,很多君主為了減少戰亂的發生,他們在對外政策上都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和親,通過聯姻的方式,達成邊境的和平。但對於一個女人而言,遠嫁蠻夷之地,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且此生可能都沒有回來的可能,而在漢朝建立之後,有一個女人毛遂自薦主動報名去和親,卻被迫嫁祖孫三人,結局悽慘。
很多和親的女子都十分不情願,只是古時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的命運都是掌握在別人手上的,雖說公主的命運要比其他女人要好,但是作為皇室的女人,她們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和親,雖然在國家的君主心中,讓女兒去和親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能換來天下的太平,這個買賣實在是太划算了。
在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面見漢朝天子,他想要求娶漢朝公主為妻,以求熄滅戰火,而當時的漢元帝十分寶貝自己的女兒,根本不捨得讓女兒遠嫁苦寒之地,因此他就出了一個主意,就是從宮中的挑選一位宮女瞞天過海,代替公主出嫁。不過,當時幾乎沒有宮女想要成為和親的物件,因為她們知道,這一走就相當於遠離了自己的故土,此時王昭君站了出來,這讓漢元帝欣慰不已,感嘆天下竟還有如此大義的女子。
王昭君在17歲時就進了宮,由於當時皇帝選妃的初試,都是通過畫像來選拔的,因此很多貴族家的小姐為了能夠博得皇帝的青睞,花重金賄賂畫師,但是王昭君有著天姿國色,她對自己的顏值頗有信心,不屑於賄賂畫室,這就讓畫師記恨在心,所以給王昭君化畫像時,在她的臉蛋上點了一顆大痣,結果不言而喻,王昭君就落選了,從此之後,王昭君就在宮中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宮女。
直到匈奴請求前來和親時站了出來,這讓就是漢元帝大為驚訝,因為王昭君的長相實在是貌美,如此貌美的美人深藏後宮竟未被他發現,因此皇帝十分生氣,甚至還嚴懲了畫師。只是聖旨已下,已沒辦法再改,只能側封王昭君為公主,將之遠嫁匈奴。

▲王昭君被迫嫁祖孫3人。(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王昭君遠嫁匈奴之後,呼韓邪單于對她甚是寵愛,兩人琴瑟和諧,這期間除了王昭君對故土、親人甚是思念外,其他都十分的美滿。只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的時間,呼韓邪單于就英年早逝了,根據遊牧民族的習俗,王昭君只能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雖然王昭君百般不願意,但是入鄉隨俗,婚後兩人生育了兩個漂亮的女兒。
誰料,命運再度弄人,王昭君的第2任丈夫也戰死了,她受不了命運的蹉跎,寫信給皇帝請求回漢朝,只是被皇帝拒絕了。於是按照習俗,王昭君又要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孫子,此時的王昭君早已身心疲憊,雖然他一直為漢朝和匈奴世代友好作出了貢獻,但是常年在異國他鄉,不同的風俗和生活讓她備受煎熬,最後她含淚服毒自盡,最終香消玉殞。